,2024, 46(2):16-24.
摘要:遥感图像的语义信息提取正成为城市规划利用、土地覆盖勘察、灾害变化检测以及海上态势感知等研究方向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从由“单源”向“多源”发展的遥感图像智能处理需求出发,首先概述并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和深度学习背景下的遥感图像语义分割发展现状,主要包括单一来源图像语义分割、多源遥感图像融合语义分割和多源(同质/ 异质)遥感图像变化检测。然后在阐述主要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并总结了多源遥感图像语义分割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单源遥感图像快速语义分割、语义信息辅助的多源遥感图像精确配准与融合、基于多源遥感图像的语义信息智能提取。最后,针对多源遥感图像在轨处理需求,概括出高分辨率多源遥感图像智能一体化信息提取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024, 46(2):48-55.
摘要:对海上目标全天时全天候的准确态势感知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保障海上安全的关键。针对现有无线电侦测、光电探测等无源探测技术在探测目标类型和多目标探测能力方面和有源雷达在抗干扰和隐蔽性方面的局限,以海面上的各种船舶为目标,开展了基于脉冲雷达信号的海上目标无源感知技术试验研究,给出了无源态势感知系统探测目标的基本原理,结合外场实测数据完成了直达波脉冲信号参数的测量、天线扫描特性分析和数据预处理、脉冲积累与动目标显示处理、恒虚警检测和显示校正等方面的问题,并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息对试验处理结果进行了检验分析,验证了基于脉冲雷达信号的海上目标无源态势感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2, 34(2):12-18.
摘要:对分形理论在雷达目标检测领域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与总结,以传统雷达目标检测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为切入点,按照分形模型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从常规雷达目标检测与图像(SAR图像)目标检测2个方面介绍了分形理论在目标检测领域的发展,并对分形理论在目标检测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2012, 34(8):46-51.
摘要:为检测海杂波中的微弱目标,文中首先提出采用固有模态函数构建海杂波的特征矩阵,解决采用延时嵌入法构建时间序列的特征矩阵时嵌入维数和延迟时间难以确定的困难,然后经奇异值分解获得海杂波的固有模态奇异值,并分析海杂波固有模态奇异值的特点以及目标的影响。分析发现,当目标出现时,海杂波的后6个固有模态奇异值明显增大,而固有模态奇异值熵可以描述目标对海杂波固有模态奇异值的这种影响。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了采用固有模态奇异值熵检测微弱目标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盒维数的微弱目标检测算法和多脉冲单元平均恒虚警检测算法相比,该文所提算法的检测性能较好。
,2008, 30(12).
摘要:在一般只讨论系统幅度非线性失真文献的基础上,推导给出了是否考虑系统记忆特性的依据,重点分析了各失真分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同频寄生分量输出的双重属性,最后澄清了关于三阶截点的模糊认识。
,2008, 30(8).
摘要:无源相干定位系统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接收机接收到的目标信号回波中的直达波干扰。传统的解决办法是采用自适应天线零陷对准直达波干扰,但广播信号的无源相干定位系统的天线零陷不够低。因此,文中提出了采用双通道对消的办法来抑制直达波,给出了所有的数学推导以及推导过程中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实验对消的结果。
,2006(10):90-92.
摘要:射频仿真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文中详细分析了系统内的各项误差。利用求解波印亭矢量的方法,推导了由于阵面辐射单元信号泄漏所带来的试验误差公式,进而从理论上分析了辐射单元间距对试验精度的影响。最后指出可以通过提高静区静度指标要求到达提高试验精度的目的,并研究了静区指标与被试品主瓣宽度、角模拟精度之间的关系。
,2004(8):45-48.
摘要:当采用多个无源传感器对多个目标进行测向交叉定位时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各个无源传感器之间的测量同步问题 ,通过上述问题以及复杂环境下的方位数据关联、目标位置信息融合等问题的研究 ,建立了复杂环境下多站多目标、纯方位和跟踪的数学模型 ,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02(1):1.
摘要:机载SAR具有提供高分辨率成像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受气象条件和太阳照射的限制,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要说明机载SAR的特点,主要介绍世界上一些机载SAR的现状、性能及主要参数。根据机载SAR发展过程及现状,讨论机载SAR的发展趋势。
,2002(2):1-6.
摘要:基于机会发射无源雷达系统采用的是一种古老而特殊的雷达体制,由于其具有潜在的隐蔽和反隐身等特性,近年来倍受媒体关注。专家们认为它将成为今后10-20年内雷达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分三个阶段对这一系统的发展作了阐述,并评述了各个阶段的技术特征,最后对开展基于民用机会发射无源雷达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