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 周五
首页
刊物介绍
关于现代雷达
机构设置
30年荣誉
编委会
同行评价
信息公告
投稿须知
诚征广告
诚征广告
注意事项
广告刊例
征订公告
道德说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1985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导出
显示方式:
简洁模式
摘要模式
1
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
J.Roulston
,
张直中
1985(2).
[摘要]
(
11847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1984年10月国际军事微波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会后大会组织了一次关于“九十年代雷达”的讨论会,本刊将从本期起有选择地译载其中若干篇文章,供读者参考。
导出
收藏
2
旋转磁场移相器阵列天线的波束控制问题
严玉成
,
张光义
1985(2).
[摘要]
(
11906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2
)
摘要:
本文讨论用模拟式旋转磁场移相器组成的阵列天线的波束控制方式,以便实现天线波束的连续扫描和边扫描边跟踪的工作方式。
导出
收藏
3
简讯
1985(2).
[摘要]
(
12019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2
)
摘要:
计划用于美国防空司令部对付潜艇发射导弹的四部“铺路爪”(PAVE PAWS)相控阵雷达设备,将装备电子情报系统,以检测干扰或其它各种类型的干扰。一个“干扰分析系统”将对“铺路爪”雷达的各频带进行扫描,以检测正在干扰的信号并把这些信号与“干扰分析系统”发射机文件进行比较,提供会使雷达工作性能下降的信号到达方向的信息。“铺路爪”雷达的主承包商——雷西昂公司的设备部已与埃勒弗莱斯实验室签订了
导出
收藏
4
n端口网络散射参数测量中失配误差的修正方法
张德斌
1985(2).
[摘要]
(
11668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本文对n端口网络散射参数测量中的失配误差提出了两种修正方法——迭代法和矩阵变换法。前者适用于端接负载失配较小的场合;后者适用于端接负载失配任意的场合。对有关算式已编制了通用计算程序,并结合具体网络作了数值验证,一致性较好。
导出
收藏
5
微处理机诞生十二载
卢衍胜
1985(2).
[摘要]
(
11455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引言 Intel 4004在1971年问世,标志了微处理机的诞生。但是到1972年才开始使用“微处理机”这一名词。Intel 4004是一个4位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在一个芯片上集成了4位并行加法器、16个4位寄存器、1个累加器和1个堆栈。它含有2300个晶体管,可执行45种不同的指令。此后,在1972、1974和1981年相继出现了8位、16位和32位这几代微处理机。在十二年中,单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增加了二百倍,时钟频率提高了五十倍,微处理机的吞吐量增高了二至三个数量级。从微处理机问世到制成32位微处
导出
收藏
6
动目标检测雷达与匹配滤波器
秦忠宇
1985(2).
[摘要]
(
11839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2
)
摘要:
本文用简捷的数学公式证明了下列事实,即在两种特殊情况下动目标检测雷达性能等效于匹配滤波器。在工程设计中,可以考虑应用上述结论。
导出
收藏
7
FFT在天线波瓣计算中的应用
郭燕昌
1985(2).
[摘要]
(
1152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3
)
摘要:
天线口径上的电流分布与天线的远区波瓣,是一对付立叶变换。把快速付立叶变换方法,用于天线远场波瓣的计算,能大大节省计算时间。对于一些原先由于计算工作量过大,不能计算的问题,此时就可算出,这非常有助天线设计研究工作。
导出
收藏
8
杂波和多目标环境中雷达恒虚警率门限判定
周根祥
1985(2).
[摘要]
(
11306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雷达检测过程涉及接收信号幅度与门限值的比较问题。为了获得恒虚警率,必须应用能反映局部杂波环境的自适应门限。例如,单元平均法就是一种自适应方法。本文讨论的一种恒虚警率方法利用从所谓有序统计量中选取单个值作为恒虚警率门限(这种方法与秩统计法本质上是不同的)。这种方法与单元平均恒虚警率法相比,有若干优点,特别在据以估计局部杂波环境的参考窗内存在一个以上目标,或者该参考窗跨越杂波边缘的场合尤其如此。
导出
收藏
9
混合环功分器的变型电路
郑学孟
1985(2).
[摘要]
(
1134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周长为1.5λ。的混合环,除作用典型的一分为二功分器外,还可随着各臂相对位置的变化或增加臂的数量,组成四种新的功分器。本文利用二端口网络分析法导出了这些功分器的散射矩阵和设计公式,并给出了其中一种电路(X波段功率三等分器)的实验结果。
导出
收藏
10
国外有限相扫雷达进展
黄昭德
1985(2).
[摘要]
(
1190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本文阐述了有限相扫雷达的优点及其实用意义,综合了国外的大量资料,较全面地介绍了有限相扫雷达的出现、研制与应用动向,并分析预测了其发展前景。
导出
收藏
11
地下探测雷达
吴敖大
1985(2).
[摘要]
(
11692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已研制成一种地下探测雷达,它采用6毫微秒单周期脉冲,具有甚高频频谱。这种雷达能从地表面上非接触地探测地下情况,并通过天线的扫描,显示出大地断面的彩色图象。本文研究了这种地下探测雷达的探测能力,并给出了试制样机的实验结果。首先是在关东地区肥泥土层的地下进行了电磁脉冲穿透性实验,结果证明电磁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大约为大气中的1/6(5.4厘米/毫微秒)。其次是用这种雷达探测地下埋设的钢管(直径10厘米),它能清晰地显示达3米的深度。由这个实验也知道了大地的衰减率为6分贝/米左右。同时表明,钢管即使是铺设在柏油路
导出
收藏
12
鳍线变换器与过渡分析
贾献斌
1985(2).
[摘要]
(
1221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在任意类型鳍线(如单边,双边和镜象鳍线以及作为特殊情况的矩形波导)之间实现渐变过渡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可使鳍线槽宽侧面图达到最优化。整个设计过程只要根据已知的基模传播常数,即可方便地用一台台式计算机来完成。最后给出了关于各种馈线之间变换器的分析结果。
导出
收藏
13
雷达伺服系统数字仿真的一种新方法
王齐祥
1985(2).
[摘要]
(
11805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1
)
摘要:
一、引论不少文献中,介绍很多关于一般控制系统的数字仿真方法,这些方法也适合于对雷达伺服系统的仿真试验。其中常用时域仿真方法有各种数字积分法,结构图法,离散相似法等,还有频域仿真法,根轨迹法等等,它们各有优缺点。其中除了离散相似法外,都只适用于线性系统。由于实际系统往往都具有不同的非线性特性,因而上述方法带来了仿真模型误差。离散相似法虽然适用于非线性系统,但仿真精度有限,不能满足试验研究的要求,为了提高仿真试验的准确性,必须做到:一)数字模型准确;二)仿真方法精度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仿真
导出
收藏
14
雷达视频重新定时
王建军
1985(2).
[摘要]
(
12218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雷达综合显示器的二次信息处理容量,解决因CRT偏转系统带宽有限而造成的近量程扫描线不光滑,线性度较差以及雷达扫描占空比过大引起的辉亮不足等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的视频处理方式,结合研制过程简述了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
导出
收藏
15
1984年军事微波会议论文介绍
潘瑞成
,
周伯行
1985(2).
[摘要]
(
11845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2
)
摘要:
1984年军事微波会议和展览会于10月24日~26日在伦敦举行。与过去几年一样,这次会议也反映了高频系统军事应用的各个方面和最杰出的发展。现译载部份论文摘要,以使读者对微波技术的发展有一个概貌,并供读者在选读全文时作参考。
导出
收藏
16
154-Ⅱ雷达接收机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袁雪珍
1985(2).
[摘要]
(
1162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154-Ⅱ是典型的三通道振幅—和差式单脉冲测量雷达。为了消除目标远近变化和回波起伏时对测角精度的影响,采用自动增益控制对角误差信号实现归一化。在整个动态范围内,三个通道应严格保持幅相一致性。现就使用机器的过程中常易忽视的问题作一简略介绍。一、接收系统中增益的调整接收机的增益主要决定于中频放大器。因此,改变中放的增益即可达到控制接收机总增益的目的。如果调整不当,将导致接收机不能正常工作。
导出
收藏
17
人物介绍
周伯行
1985(2).
[摘要]
(
12158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D.K.巴顿(D.K.Barton)1972年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市。他于194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物理科学学士学位。1949年至1953年在陆军白沙通信部队任电子工程师,负责新墨西哥试验靶場跟踪制导用的雷达系统的规划和发展。1953年至1955年在新泽西州贝尔马的埃文斯(Evans)通信实验室任计划工程师,负责雷达信标及有关设备的发展合同。1955年至1963年在美国无线电公司导弹和地面雷达部任系统工程师,负责AN/UPS-1、AN/FPS-16、AN/FPS-49等雷达的设计和研制工作。19
导出
收藏
18
隐身飞机真是看不见的飞机吗?
葛文宏
1985(2).
[摘要]
(
1194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2
)
摘要:
“隐身”是用于减小飞机目标特征的方法的术语。指的是减小引擎排气产生的红外线之类的有源辐射、应用伪装漆花纹,最重要的是减小飞机的雷达反射。由于缺乏知识,最近一些有关隐身飞机的文章给人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在不远的将来,雷达很可能会看不到军用飞机。虽然还没有迹象表明隐身飞机的支持者在故弄玄虚,但很显然,目前有关隐身飞机的说法有些片面。光学上的隐身概念并不是个新概念。直到二十世纪初,士兵的制服通常还是色彩鲜艳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士气,而隐避和伪装的概念
导出
收藏
19
AN/TPS-59固态三座标雷达
何孝芸
,
孙宪章
1985(2).
[摘要]
(
11849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一、历史背景 AN/TPS-59是世界上第一部全固态的战术三座标雷达(图1所示)。其主要任务是对战术空域提供远程监视,也用来完成地面控制拦击敌机和空中交通管理任务。早在1963年11月,美国国防部就责成美空军制定一个为三军服务的三座标雷达计划。在以后的六年中,由于三军各自需要不同,而发生争议,拖延了计划。甚至美国陆军和空军一度撤消了计划。1969年11月,美国国防部责成海军陆战队负责这项工作。1971年初,海军电子系统部分别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简称GE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以及斯佩里兰德公司签订了一个为期
导出
收藏
20
PIN管的微波特性及其应用 第二讲 PIN管的应用(一)——传输状态转换及保护装置
莫家铭
1985(2).
[摘要]
(
11717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2
)
摘要:
在较大型的微波电路系统或测量设备中,为了使信号能按所需的通道传输或达到分路检测的目的,必须设计不同要求的微波开关来转换微波信号的传输状态。在常规雷达中,常用气体放电管来保护接收机。但放电管有电弧损耗大、恢复时间长、寿命短及尖峰泄漏严重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利用PIN管的微波电导调制效应,我们可以用它来作限幅器。当然,在频率较高时,调制效果差,限幅器应做成有源的。但是,为了在非同步干扰下进行保护,较好的方案则是半有源限幅器。
导出
收藏
当期目录
年第
卷第
2
期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2024年
2023年第45卷
2022年
2021年
2020年第42卷
2019年第41卷
2018年第40卷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第34卷
2011年第33卷
2010年第32卷
2009年第31卷
2008年第30卷
2007年第29卷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79年
刊期
请选择...
第1期
第2期
第3期
第4期
第5期
第6期
浏览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