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 周六
首页
刊物介绍
关于现代雷达
机构设置
30年荣誉
编委会
同行评价
信息公告
投稿须知
诚征广告
诚征广告
注意事项
广告刊例
征订公告
道德说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2009年第0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导出
显示方式:
简洁模式
摘要模式
1
雷达信号数据处理平台发展趋势探讨
于文震
2009, 31(7).
[摘要]
(
12019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45
)
摘要:
针对不断提高的雷达系统功能需求,提出了雷达信号数据处理的技术需求和特征,即雷达系统的功能拓展到电子对抗和通信等领域,算法和软件是研发雷达信号数据处理的关键.结合嵌入式数据互连技术、FPGA技术、DSP/CPU技术和处理平台系统架构技术发展,如高速串行数据传输技术、高性能FPGA芯片、并行多核CPU及DSP、基于交换网络的可重构平台及技术,分析和探讨了雷达信号处理平台的发展趋势.
导出
收藏
2
机载预警雷达共形阵应用技术分析
叶杰
,
刘志慧
2009, 31(7).
[摘要]
(
12218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39
)
摘要:
随着隐身技术发展,机载预警雷达主要作战对象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已经降低了一个数量级,现有机载预警雷达的探测威力已经不能满足军方作战需求.因此,充分利用载机平台外形、扩大雷达孔径的共形阵雷达将成为未来机载预警雷达的发展趋势.文中首先简述了机载共形阵预警雷达的特点,介绍了国外机载共形阵技术的发展;然后,通过仿真分析了共形阵最基本形式的方向图特性;最后,针对美国E-2这种小型上单翼螺旋桨飞机,分析了共形阵技术应用在这种载机上的可行性,指出了共形阵在这种载机上的一些问题.
导出
收藏
3
多站无源探测系统实际作战能力综合分析
程东升
,
李侠
,
万山虎
,
蔡万勇
2009, 31(7).
[摘要]
(
1233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38
)
摘要:
提出了4站时定位无源雷达系统的探测空域覆盖指数、目标定位准确度指数和目标信息感知完整度指数等评估模型,并以T型布站模式为例,针对辅站选址困难、辅站故障、目标位置变化等实际情况,分析了实际限制因素对系统作战能力的影响,对系统的实际部署使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且可作为一种实用方法用于部署优化决策.
导出
收藏
4
雷达抗反辐射导弹诱饵布阵仿真研究
王华彬
,
周伟光
,
罗积润
2009, 31(7).
[摘要]
(
1242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32
)
摘要:
在建立一套坐标系的基础上,给出了测向系统在雷达和诱饵合成场中的导引信号形成模型.引入了反辐射导弹运动模型,确立了雷达诱饵对抗反辐射导弹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获得了解决相应物理问题的基本公式.文中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雷达和诱饵布阵对诱偏效果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通过诱饵布阵可以有效地对抗反辐射导弹.
导出
收藏
5
二维相扫星载降水测量雷达地杂波抑制方法
明文华
2009, 31(7).
[摘要]
(
12085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23
)
摘要:
星载降水测量雷达(SPR),在检测气象目标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强烈的地杂波和海杂波,而对SPR地杂波的抑制要以抑制其副瓣杂波为主.通过分析SPR副瓣杂波的产生过程发现:综合方向图与地面/海面后向反射系数的乘积对副瓣杂波强度影响较大.因此,文中提出一种针对二维相扫SPR的波束倾斜法来抑制其地杂波.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抑制SPR地杂波,并能提高可检测单元的个数.
导出
收藏
6
高频地波雷达探测距离估算
郑园园
,
陈绪元
,
唐晓东
2009, 31(7).
[摘要]
(
1181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42
)
摘要:
高频地波雷达探测距离主要受环境噪声和海杂波的制约.对于环境噪声占领优或海杂波占优的情况,已有相应的距离估算公式.但对环境噪声或海杂波可比拟的情况,使用上述公式所算得的结果误差较大,对雷达总体设计会产生一定影响.文中根据环境噪声和二阶海杂波的特性,从理论上推导了噪声与二阶海杂波共同作用下,通用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探测距离估算公式,并在给定参数情况下计算了不同时段、不同海态下雷达对舰船目标的探测距离,从而为地波雷达总体设计提供依据.
导出
收藏
7
无源定位系统在航管中的应用
陈明福
,
戴琳琳
2009, 31(7).
[摘要]
(
11812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51
)
摘要:
随着无源定位技术在军用雷达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民用空中交通管制领域也成为可能.文中在阐述无源时差定位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无源定位技术应用于空中交通管制领域的无源航管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研究了无源航管系统组成、分析了时差测量精度、时差测量方式、应答信号识别等关键性能指标,并与二次主动航管雷达进行了比较,突出了无源航管系统的优点.最后,指出将两者结合可以提高系统性能.
导出
收藏
8
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噪声干扰方法
郑坤
,
刘国满
,
高梅国
2009, 31(7).
[摘要]
(
1224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41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合成孔径雷达二维匹配噪声干扰的方法.首先介绍二维匹配噪声干扰的原理;其次通过与一维距离向噪声干扰对比,阐述了该方法在计算量和干扰能量上的优缺点;然后分析了测距和测速误差对信号处理增益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观点.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正确,具有很好的干扰效果.
导出
收藏
9
通道不一致性对SAR成像质量的影响
刘光炎
,
胡学成
,
林幼权
2009, 31(7).
[摘要]
(
1221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36
)
摘要:
论述了通道不一致性引起的幅相误差模型,运用成对回波理论分析了幅度和相位误差及其单因素和多因素共同作用对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雷达通道误差对SAR成像有较大影响,仿真实验结果也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在SAR系统设计与工程研制中,应根据成像精度的要求严格控制雷达各子系统所引起的幅相误差,提高系统成像质量.
导出
收藏
10
基于时频分析的ISAR瞬时成像算法
句彦伟
,
于立
,
王洋
2009, 31(7).
[摘要]
(
1202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38
)
摘要:
基于传统R-D算法(Range Doppler Algorithm)的ISAR成像是基于目标平稳运动的假设,而对机动目标,由于R-D算法将相同散射点不同时刻表现的不同频率压在一起,从而使散射点展宽、图像模糊不清.文中首先分析经典傅里叶变换与时频分析的本质区别;然后阐述几种典型的时频分布的交叉项干扰情况、时频聚集性能,与其他时频分布相比.重排Gabor时频分布性能优良,不仅时频聚集性好,而且无交叉项干扰,对目标瞬时成像效果较好;最后,仿真和实测数据验证了成像算法的有效性.
导出
收藏
11
一种基于有序统计的MIMO雷达CFAR检测器
王敦勇
,
马晓岩
,
袁俊泉
,
王党卫
2009, 31(7).
[摘要]
(
12398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26
)
摘要: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的体制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序统计的MIMO雷达CFAR检测器(LCIOSOS-CFAR),给出了虚警概率与检测概率的表达式;然后在各种杂波背景下对检测器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经典的CA-CFAR检测器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LCIOSOS-CFAR检测器在均匀杂波背景下较CA-CFAR有较小损失,在多目标干扰环境下较CA-CFAR性能改善明显,在杂波边缘背景下虚警峰值小于CA-CFAR,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文中还分析了序值选取对LCIOSOS-CFAR检测性能的
导出
收藏
12
提高弹道导弹落点预报精度的动弧平滑平均法
沈慧娜
,
徐振来
2009, 31(7).
[摘要]
(
12164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29
)
摘要:
从多项式拟合出发,提出一种将中点平滑与滑动弧段相结合的动弧平滑平均算法,旨在提高弹道导弹轨道测定与落点预报的精度,该方法利用长测量数据段抑制随机误差的同时通过短弧段滑动减小了拟合误差.文中作了误差分析,证明动弧平滑平均法能够提高弹道导弹轨道测定与落点预报的精度,并给出算法的具体流程及弹道轨道根数的计算方法.
导出
收藏
13
雷达视频信号记录的实现方法
余贵水
,
杨光
,
魏钟记
,
陈永昌
2009, 31(7).
[摘要]
(
12154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48
)
摘要:
介绍了一种通用型雷达视频信号记录与重现的实现方法,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该方法不同于普通的雷达视频记录仪,不需要针对特定的雷达接收机进行专门设计,而是直接从雷达标显台的传输协议人手,通过截取显示终端的VGA传输信号实现视频信息采集,DSP采用MPEG-4标准进行视频压缩编码,并存储到硬盘.实际使用表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导出
收藏
14
弹道类目标进动周期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刘维建
,
陈建文
2009, 31(7).
[摘要]
(
1206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35
)
摘要:
提出一种自相关(AUTOC)法与平均幅度差函数(AMDF)法相结合的弹道类目标进动周期提取方法(PreAUTOC-AMDF法).该方法先对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时间序列进行预处理(低通滤波或平滑),再将AUTOC法的周期提取函数与AMDF法的周期提取函数的倒数相乘,以突显新构造的周期提取函数的极值点.把相邻两个极值点的时间间隔作为进动的估计周期.文中从参数估计的角度分析了目标进动周期提取方法的克拉美罗界,并将PreAUTOC-AMDF法与其他周期提取方法进行了性能比较.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PreA
导出
收藏
15
基于高阶相关和贝叶斯规则的航迹起始算法
刘严岩
,
刘芳
2009, 31(7).
[摘要]
(
1214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33
)
摘要:
提出一种密集杂波环境下雷达目标航迹起始方法,将高阶相关航迹起始方法与贝叶斯规则相结合,给出联合航迹起始规则,在保证航迹起始率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杂波环境中的虚假航迹起始概率.蒙特卡罗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保留了高阶相关法较高的真实航迹起始概率的优点,同时显著地降低了虚假航迹起始概率,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导出
收藏
16
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中不同寄生单元的研究
李迎林
,
李建新
2009, 31(7).
[摘要]
(
12097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38
)
摘要:
在层叠结构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单元中,常见的是寄生单元和主辐射单元形状相同,尺寸略微不同.目前,寄生单元形状与主辐射单元不同的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结构极少有报道研究.文中提出了2种新型天线结构和2种常见结构,即正方形-圆形、正方形-圆环、正方形-正方形、圆形-圆形4种组合.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单元组合,得到的天线电性能不同,新型结构与常见结构相比,在隔离度和交叉极化电平等性能上较优.
导出
收藏
17
步进电机在红外探测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张柏林
,
陶波
2009, 31(7).
[摘要]
(
12245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22
)
摘要:
介绍了一种扫描型红外探测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步进电机在红外探测伺服系统中的应用.在扫描型红外探测器中,它是采用逐行扫描方式进行目标扫描并成像,因而对伺服系统的方位速度稳定精度、俯仰位置定位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文中选用了高精度的交流伺服电机作为方位驱动单元,高性能的步进电机作为俯仰驱动单元,以达到高质量的红外成像.
导出
收藏
18
机载三轴雷达空域稳定研究
张为晴
2009, 31(7).
[摘要]
(
12262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29
)
摘要:
机载雷达天线座常为三轴和两轴的结构型式,两轴雷达能保证天线波束法线指向目标,但载机姿态变化引起波束的滚动不能消除.在要求雷达测量精度高和波束极化方向不随载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须采用三轴天线座的结构型式.文中针对几种典型结构形式的三轴雷达的空域稳定作出分析,并对结构型式为方位一俯仰一横滚(依次为外、中、内环)的三轴雷达作详细论述,推导了波束滚动的补偿值.
导出
收藏
19
新型宽带大功率毫米波回旋行波管发射机
孙荣棣
,
黄军
,
栾镝
2009, 31(7).
[摘要]
(
1224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45
)
摘要:
介绍了大功率毫米波雷达和应用于毫米波段微波管的特点.阐述了回旋管的分类和宽带大功率毫米波回旋行波管的工作原理、超导磁场的实现方法和Marx调制器等毫米波雷达发射机中的关键技术.根据回旋行波管放大器的工作特点,给出宽带大功率毫米波发射机系统方案及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
导出
收藏
20
基于内容和交换矩阵的雷达情报分发方法
刘振涛
,
王志坚
2009, 31(7).
[摘要]
(
1201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28
)
摘要:
针对雷达组网系统的多级组织结构、雷达节点采用情报标准和通信输出接口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以及系统对情报中转和跨级交换数据的需求,提出基于内容和多维交换矩阵的情报数据交换方法.该方法根据全局的节点信息表和节点间的情报需求关系建立多维交换矩阵和情报需求条件列表,实现雷达节点的快速接入,达到按需分发雷达情报和情报共享、提高带宽利用率的目的.
导出
收藏
21
雷达组网中通信链路监测软件设计
曾燕
,
饶洁
2009, 31(7).
[摘要]
(
12212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39
)
摘要:
雷达网中通信畅通对雷达网的性能起决定性作用,通信链路状态监测是保证通信链路畅通的前提.文中在介绍雷达组网通信系统原理及构成的基础上,描述了通信链路监测软件的设计方案和Socket通信、探询帧通信协议、链路通断状态判断、链路故障设备定位等关键技术,实现了雷达组网中有线链路、无线链路状态的有效监测及故障诊断.
导出
收藏
22
《现代雷达》编辑部迁址通知
2009, 31(7).
[摘要]
(
1239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29
)
摘要:
导出
收藏
当期目录
年第
卷第
7
期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2024年
2023年第45卷
2022年
2021年
2020年第42卷
2019年第41卷
2018年第40卷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第34卷
2011年第33卷
2010年第32卷
2009年第31卷
2008年第30卷
2007年第29卷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79年
刊期
请选择...
第1期
第2期
第3期
第4期
第5期
第6期
第7期
第8期
浏览排行
[1]宽输入范围无人机稳压电源的设计(57093)
[2]基于DP-TBD 的不同分辨率传感器集中式异步融合算法(45271)
[3]信息动态(16257)
[4]信息动态(16257)
[5](16144)
更多+
引用排行
[1]机载雷达空时二维信号处理(48)
[2]多站时差定位技术研究(42)
[3]频率步进雷达信号的多普勒性能分析(40)
[4]关于雷达杂波性质研究的若干问题(36)
[5]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雷达效能评估方法(34)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