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对MIMO雷达的干扰构想
    张锡祥
    2010, 32(4).
    [摘要](4912) [HTML](0) [PDF 0.00 Byte](19)
    摘要:
    多发多收雷达(MIMO),最近在新型雷达中谈论较多,它具有多发多收的能力,既有好的抗干扰性能,又有较好的发现隐身飞机能力等.由于只看到一些材料或文章,没有看到实际的设备,因此对MIMO雷达只能做一些干扰构想.文章从对抗的角度出发,把各种雷达分为不同类型,并指出它们共同的弱点,MIMO雷达也不例外,也是可以被干扰的.文中提出了MIMO雷达的组成构想示意图,列出了它可以利用多频段和目标特性发现隐身飞机的能力.举例分析了自卫干扰机对MIMO雷达干扰方程、干扰所需的等效功率;分析了掩护式干扰机对MIMO雷达的干扰方程、所需的干扰等效功率,并绘制了对MIMO雷达的干扰机原理框图,指出对MIMO雷达干扰系统研制的难度等.
    2  针对双基地雷达的分布式干扰研究
    孙云辉 陈永光 李修和 沈阳
    2010, 32(4).
    [摘要](5092)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接收站位置未知使得传统的干扰手段很难对双基地雷达形成理想的干扰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文中从战术角度出发,对双基地雷达的分布式干扰问题进行研究.以发射站、接收站联合发现概率为效能指标,对不同布站方式下的双基地雷达分布式干扰效能进行评估.计算机仿真试验表明,空域分布特性是分布式干扰对抗双基地雷达的优势;通过战术设计,提高分布式干扰机的作战效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接收站未知带来的不利影响.
    3  炮位雷达智能应答器的设计与实现
    焦丰 江志平 周洪宇
    2010, 32(4).
    [摘要](4955)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介绍了一种炮位雷达智能应答器的系统构成、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其实现.该智能应答器运用主控计算机计算出弹道仿真轨迹,再用可编程门阵列对接收的雷达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根据弹道轨迹产生调制的雷达目标回波信号.该智能应答器已完成了对炮位雷达信号的测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4  三坐标雷达实际垂直探测威力模型及算法研究
    潘新龙 李侠 万山虎 蔡万勇
    2010, 32(4).
    [摘要](4989)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在考虑阵地反射和地物遮蔽的情况下,针对分米波段和厘米波段的三坐标雷达,建立了雷达垂直探测威力模型.文中对模型中参数的获取、近似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根据三坐标雷达的工作模式和天线扫描方式,深入研究了天线垂直方向性函数的取值问题.最后给出了一种三坐标雷达实际垂直探测威力算法,实现了雷达在任意方位实际垂直探测威力的自动仿真生成.
    5  基于Globe地图的雷达探测范围计算方法研究
    胡绘斌 陈建忠 姜永金
    2010, 32(4).
    [摘要](5085)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研究了从Globe地图中任意抽取电波传播路径地形剖面的方法,并应用抛物方程模型计算了雷达波在任意地形上的传播损耗,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单站雷达对特定目标高度的全方位探测范围,克服了目前几何光学法由于不能实现对复杂地形的准确建模而导致计算结果可靠度不高的缺点,为有效预测雷达探测的覆盖区和盲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6  一种基于并串结合方式的波控系统设计
    孙国平
    2010, 32(4).
    [摘要](5158)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针对相控阵雷达波控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并串结合方式的波控系统,实现对相控阵雷达众多T/R组件的波束控制.本文指出了几种常用波控系统设计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本波控系统设计的原理、组成和具体实现方法,并介绍了该波控系统设计在各方面带来的改进,包括布相时间短、波束切换快、系统扩展方便,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少阵面走线、提高波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
    7  EBPSK系统抗脉冲干扰性能研究
    冯熳 李铜川 吴乐南
    2010, 32(4).
    [摘要](5064)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首先介绍了扩展的二元相移键控(EBPSK)调制波形及脉冲干扰模型,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基于冲击滤波器和限幅的抗干扰传输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系统对抗脉冲干扰的优势.仿真实验表明,在严重的脉冲干扰情况下,EBPSK系统表现出超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也通过误码率曲线表明了基于限幅的系统模型的有效性,从而为超窄带的EBPSK系统迈入实际应用阶段奠定了基础.
    8  基于神经网络集成的SAR图像目标识别
    钱博 金林
    2010, 32(4).
    [摘要](4896)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过程中目标的方向性会对目标的识别产生很大的影响,基于目标类别的不明确又会给目标方位角的估计带来困难.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集成模型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小波域主成分分析提取目标图像特征向量,针对同向目标的特征空间训练一个神经网络实现目标分类,并使用另一个二级神经网络对多个单向目标识别器的识别结果进行结合.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目标类别和目标方向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识别精度.该方法对于解决此类似问题给出了新思路.
    9  基于去取向理论的全极化SAR图像非监督分类
    郭睿 白雪茹 邢孟道
    2010, 32(4).
    [摘要](4928)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由于复杂地表目标的取向往往是随机分布的,产生散射回波的随机起伏使散射目标分类不容易明确,采用常规的分类方法容易造成地表的分类混淆.文中提出了一种全极化SAR图像非监督分类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极化去取向处理,提取极化特征参数u、v,结合极化熵参数H进行非监督分类;之后将分类结果作为改进C-均值算法的初始类别划分,基于由u/v/H3个参数组成的特征空间,采用迭代方法实现对地物的分类;最后对NASA/JPL实验室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实验分析,验证了文中所提分类方法的有效性.
    10  机载雷达海面舰船目标ISAR成像技术研究
    徐佳龙
    2010, 32(4).
    [摘要](5136)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利用ISAR/SAR技术获得海面舰船目标的二维像是实现舰船目标分类识别的重要手段.文中研究了高海情条件下的机载雷达舰船目标ISAR成像方法,包括基于迭代相关的包络对齐、改进的"秩一"自聚焦相位补偿及利用"clean"技术的多分量调幅-调频信号参数估计的瞬时成像方法.实测数据成像结果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
    11  基于遗传算法的ISAR运动补偿新算法
    刘润华 胡国旗 彭石宝
    2010, 32(4).
    [摘要](4974)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进行逆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的新算法.针对遗传算法解的收敛性问题,在遗传算法中采用了最优个体保存策略,使得解以概率1收敛于全局最优解;针对遗传算法运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运动补偿后最小熵和最小距离作为适应度函数,由此形成2种称为GAMCE和GAMCD的ISAR运动补偿新算法.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新算法的有效性.
    12  一种复杂场景雷达图像实时仿真方法
    周明俊 付有军 冯小龙 沈雁冰
    2010, 32(4).
    [摘要](4918)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雷达图像计算机仿真技术是解决多参数雷达图像数据源匮乏的有效途径,其核心是对地表场景电磁物理模型的建模.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待仿真场景地物的先验信息和数字高程信息,对待仿真场景进行雷达成像的电磁物理特性建模,进而实现雷达图像仿真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时地对地表复杂大场景进行多模式、多参数变化的雷达成像仿真.
    13  非均匀分布式星载雷达栅瓣抑制技术研究
    冯晶晶 陈祝明 江朝抒
    2010, 32(4).
    [摘要](4845)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分布式星载雷达突破了单星雷达受功率孔径积的限制,具有更远的探测距离;突破了单星雷达受天线基线长度的限制,具有更窄的波束宽度,但是会产生较多的孔径干涉栅瓣.文中研究了一种分布式星载雷达的栅瓣抑制方法,该方法采用遗传算法来确定超稀疏的非均匀分布式星载雷达阵列的位置矢量,利用个体的实值编码提高了遗传算法的计算效率.#在给定卫星阵列基线长度和卫星间最小间距约束的条件下,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抑制栅瓣的有效性.卫星个数越多,栅瓣抑制效果越好.随着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以及小卫星成本的降低,文中基于非均匀分布阵列的栅瓣抑制方法对小卫星的分布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4  一种有效的宽带雷达信号压缩算法
    魏文斌 于文震
    2010, 32(4).
    [摘要](5070)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针对宽带雷达回波信号采样数据量大、传统小波压缩算法保真度不高的特点,利用小波多层次变换系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贪婪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宽带雷达回波信号数据压缩.将该算法与传统的小波多层次方法在对宽带信号的压缩性能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小波的自适应贪婪算法对数据压缩保真效果优于传统的小波方法.
    15  和差波束频域自适应DPCA技术研究
    沈明威 朱岱寅 朱兆达
    2010, 32(4).
    [摘要](4961)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针对时域Σ△-ADPCA杂波抑制能力不足的缺陷,研究了频域∑△-ADPCA算法,并给出了一种快速收敛的自适应增益系数计算方法.频域∑△-ADPCA的优点是通过多普勒波束锐化,在各子波束内分别计算最佳增益系数,从而精确地补偿载机运动和系统误差,提高杂波对消性能.仿真实验结果充分验证了频域Σ△-ADPCA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6  具有弯折内导体同轴谐振腔的特性研究
    王艳 王鹏 肖高标
    2010, 32(4).
    [摘要](5050)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对于具有弯折内导体的同轴谐振腔,采用模式匹配法,导出了能够准确求解其频率的本征方程,计算了腔体的场分布和功率容量.计算结果表明,文中引入的弯折内导体结构,不仅能够使谐振腔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而且还能使得场分布均匀化,得到更大的功率容量.其结果对于小型化谐振腔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7  六通道方位旋转关节技术研究
    张华林 姚晔 边飞
    2010, 32(4).
    [摘要](4910)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文中介绍了一种六通道方位旋转关节的设计方法,对旋转关节的整体布局、各通道旋转关节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测试结果.该旋转关节由一路X波段高功率波导通道、两路X波段低功率同轴通道及三路L波段同轴通道组成.整个旋转关节结构形式紧凑,各项性能指标优良,加工调试方便,可广泛应用于雷达及微波系统中.
    18  一种宽带正交模耦合器的设计
    霍利英 卫健
    2010, 32(4).
    [摘要](5165)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介绍了一种基于对称五端口分支形式的宽带正交模耦合器.对称五端口分支将方波导内的双极化波分离成为水平和垂直2个相互垂直的分量.其特点为:相对于公共波导对称放置的一对相同的波导双接头分配给每一主模,因此每个接头传输主模提供信号一半的能量,双接头的3 dB信号必须用附加的元件适当组合,以便在一个界面端口上提供给定极化总的信号能量.文中介绍的宽带正交模耦合器主要由对称五端口分支、功率合成器及相应的变换段组成.利用阻抗变换原理进行仿真计算,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最后给出了正交模耦合器在X波段大于90%波导带宽工作的电性能测量结果.
    19  X波段T/R组件功率放大器芯片的热设计
    於洪标
    2010, 32(4).
    [摘要](4980) [HTML](0) [PDF 0.00 Byte](3)
    摘要:
    针对X波段T/R组件中的功率放大器芯片,建立芯片热模型,给出了获取器件热阻的公式和方法,并对功放芯片的等效热路进行了分析计算.文中给出了常用材料的热导率,对不同壳底材料,求出了在确保功放可靠工作下的系统最大热沉温度,从而为组件设计师优化组件成本提供了依据.最后提出了提高功率芯片可靠性的建议.
    20  声表面波延迟线
    郝晓勤
    2010, 32(4).
    [摘要](5063)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声表面波延迟线是在雷达和通信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的器件.文中结合实用声表面波延迟线器件的设计实例,介绍了折叠式固定延迟线结构原理和设计计算,克服了传统延迟线受基片材料长度和器件尺寸的限制,满足了雷达、通信等电子设备中对电信号的长延迟需求;同时还讨论了为满足超高频的应用需求和增加相对带宽,所采用的谐波和倒相换能器的设计方法.
    21  机载大尺寸天线平面度控制与测试研究
    陈竹梅 平丽浩 徐东海 娄开胜 李玉峰 柳玉书 柴淑清
    2010, 32(4).
    [摘要](4940)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从系统的角度研究了天线设计、分析和测试验证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种机载大尺寸平面相控阵天线动态平面度的控制措施,提出了光电位置传感器和动态位移传感器相融合的实时测量技术,通过对飞行条件下天线动态变形的实时测试,研究了天线的动态平面度变化规律,该结果为动平台条件下大尺寸平面阵天线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技术手段,测试方法为类似研究提供了工程参考.
    22  雷达新技术应用暨情报工作研讨会征文通知
    2010, 32(4).
    [摘要](4971)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