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 周五
首页
刊物介绍
关于现代雷达
机构设置
30年荣誉
编委会
同行评价
信息公告
投稿须知
诚征广告
诚征广告
注意事项
广告刊例
征订公告
道德说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3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导出
显示方式:
简洁模式
摘要模式
1
蒸发波导条件下雷达超视距探测距离研究
皇甫一江
2013(6):1-4.
[摘要]
(
1225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首先,对蒸发波导条件下舰载雷达超视距探测距离进行研究,描述了蒸发波导形成机理,以及需要监测的参数。然后,分析了对舰载雷达实现超视距探测的3个条件,给出了舰载雷达作用距离表达式。最后,采用分步傅里叶变换求解抛物方程法对蒸发波导条件下雷达电磁波传播损失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给出了上下边界和初始场的处理方式。仿真结果表明,蒸发波导越高,目标高度越小,发射仰角越低,雷达作用距离越大。
导出
收藏
2
雷达设备的维修性测试方法研究
矫志宁
,
丁学毅
,
宋国栋
,
唐星
,
于群宁
2013(6):5-8.
[摘要]
(
1161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雷达设备的维修性测试方法研究有助于提高雷达设备的维修性水平,减少雷达的寿命周期费用。基于国军标规定典型维修性测试方法,结合雷达设备特点,在样本量选取、测试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处理,并提出了基于Bayes理论的减少测试样本量处理算法,使雷达设备的维修性测试更加科学合理。
导出
收藏
3
星载SAR DPCMAB技术在工程实现中的问题
费君
,
刘光炎
,
何东元
2013(6):9-11.
[摘要]
(
12216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星载分离相位中心方位多波束(DPCMAB)合成孔径具有方位向高分辨率成像和宽幅测绘的能力,但是方位多波束间幅相特性不一致影响其性能。文中在分析DPCMAB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合理选择子阵相位参考点和对通道间幅相不平衡校准两个方面提出了消除波束间特性不一致的方法,对工程实现具有参考意义。
导出
收藏
4
MIMO雷达波形设计方法综述
李宏伟
2013(6):12-14.
[摘要]
(
1223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MIMO雷达是一种新兴的有源探测技术,波形分集能力赋予MIMO雷达潜在的探测能力,使得波形设计成为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文中综述了MIMO雷达的波形设计方法,重点探究了正交波形设计、发射方向图匹配设计、发射信号波形合成等方法,并指出了MIMO雷达波形设计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导出
收藏
5
一种角误差提取相关处理的新方法
陈凤友
,
冯宝华
,
石一鸣
2013(6):15-18.
[摘要]
(
1177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针对反射式工作的脉冲雷达在火箭飞行器一二级分离过程中不能稳定跟踪的问题,提出了角误差相关处理的新方法。该方法区别于常规脉冲雷达角度误差的提取方法,在距离前沿跟踪的基础上对角误差进行加权优化相关处理。通过模拟器跟踪试验,特别是对运载火箭一二级分离实际跟踪应用表明,该方法成功解决了雷达对火箭飞行器级间分离过程中连续、稳定跟踪的问题。
导出
收藏
6
基于四次相位模型的改进NCS机载大斜视SAR成像
肖靖
,
胡学成
,
章宏
2013(6):19-23.
[摘要]
(
11588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在斜视成像模式下,合成孔径雷达回波信号的距离向和方位向之间存在严重的相位耦合效应,影响高分辨聚焦。非线性调频变标(NCS)算法在二维频域进行三次相位滤波,并补偿二次距离压缩(SRC)随距离的线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斜视成像的聚焦性能。但随着斜视角的进一步增大,三次以上的高阶相位以及SRC 随距离的非线性变化对高分辨聚焦的影响也逐渐加大,从而降低成像性能。文中提出基于回波四次相位多项式模型的改进NCS算法,该算法通过两维频域中的三次及四次相位滤波以补偿参考距离处的相位耦合项,并且考虑了SRC随距离的非线性变化对聚焦的影响。通过仿真及实测数据的成像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导出
收藏
7
国产风廓线雷达对比试验初步分析
吴蕾
,
陈洪滨
,
高玉春
,
蔡作金
2013(6):24-28.
[摘要]
(
11637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根据2005年7月~10月风廓线雷达比对试验的资料,阐述了近几年我国主要风廓线雷达生产厂家研制的对流层风廓线雷达和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的基本技术指标及其软硬件技术特点,计算并分析了这些风廓线雷达在试验期间观测所获得数据的数据获取率,以及与L波段雷达测风对比的结果,得到了目前国内自主研制的风廓线雷达的基本测量性能,为我国风廓线雷达网的建设提供选型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我国风廓线雷达和相关器件的生产技术已较为成熟,基本达到业务应用需求。
导出
收藏
8
LFMCW雷达多目标检测技术研究
张军
,
周旭
2013(6):29-33.
[摘要]
(
12069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调频非线性的存在影响了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雷达目标检测能力和距离分辨率。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软件方法实现调频非线性校正的方法。在分析了当前压控振荡器部件的电压频率控制特性基础上,讨论了调频非线性对差频回波信号的影响,将具有调频非线性的雷达目标检测问题转化为差频信号中目标调频分量的检测问题;利用LFM信号在分数阶傅里叶域上呈现出能量聚集这一特性,提出了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LFMCW雷达多目标检测方法。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具有较大调频非线性的LFMCW雷达的目标距离测量精度,同时也提高了多目标的分辨能力。
导出
收藏
9
基于迭代自适应稀疏分解的雷达信号去噪
樊甫华
2013(6):34-37.
[摘要]
(
11862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稀疏分解能有效分离信号和噪声,因此适用于信号去噪。文中构造了雷达回波稀疏表示的冗余字典,字典原子与目标回波波形匹配,基于该字典的雷达回波信号稀疏度就是目标数。针对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算法进行低信噪比信号稀疏分解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迭代自适应匹配追踪算法,采用规范化的残差之差作为迭代终止条件,使得稀疏分解过程能依据噪声水平自适应终止,以逐次逼近方式估计信号稀疏度,改善了稀疏分解的精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低信噪比以及稀疏度未知的条件下,实现了雷达回波信号的准确稀疏分解,极大地提高了信噪比。
导出
收藏
10
基于模极大值的宽带雷达信号去噪方法
冯淦忠
,
贺知明
2013(6):38-41.
[摘要]
(
1205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经典Mallat小波模极大值降噪法因其程序复杂度高、计算量大难以满足宽带雷达信号处理的性能要求。在模极大值降噪算法的基本思想上,提出基于“路径冶的模极大值降噪算法,并利用改进的自适应阀值估计对模极大值序列进行预处理及利用分段多项式插值对模极大值序列进行快速重构。选用LFM信号为宽带雷达发射信号,对目标回波高分辨率像进行模极大值降噪处理。Maltab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极大值降噪算法具有良好的去噪性能,有效提高宽带雷达回波信号的信噪比,且能保留目标大部分特征信息。
导出
收藏
11
相控阵雷达抗饱和攻击波位时序动态编排算法
侯泽欣
,
涂刚毅
,
吴少鹏
,
侯娇
2013(6):42-45.
[摘要]
(
11287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3
)
摘要:
针对饱和攻击时相控阵雷达资源受限问题,提出一种在目指信息引导下基于目标探测概率计算的波位动态时序编排算法。该算法依据目指信息及边界约束条件对指示搜索区域进行划分,根据任务类型选择波位编排模型,对不同波位的目标发现概率进行计算。通过对雷达资源的预估计,以目标发现概率最大为准则确定各波位照射次数及时序,构造动态波位搜索时序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降低了相控阵雷达资源需求,提高了饱和攻击情况下相控阵雷达的多目标检测跟踪能力。
导出
收藏
12
长M码序列的失配滤波器设计及其性能分析
王志广
,
何强
,
韩壮志
,
崔佩佩
2013(6):46-49.
[摘要]
(
1169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长M码序列具有大时宽带宽积和低截获率,在雷达对抗中具有较大优势,但长M码序列的非周期相关接收会产生大的距离旁瓣,强回波信号的距离旁瓣会淹没小的回波信号。采用时域的失配滤波法,结合权值迭代修正运算,能够有效地抑制距离旁瓣。但失配滤波法性能的变化情况并无确切分析,文中通过改变回波的信噪比和回波的多普勒频率的方法,测试了失配滤波法的性能的具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失配滤波器的旁瓣抑制性能的多普勒容限稍微有所提高,但对多普勒频率非常敏感,并只在高信噪比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旁瓣抑制能力。
导出
收藏
13
基于VISA和Mint的微波暗室自动测量系统实现
李瑞阳
,
韦高
,
韩旭
,
符礼
2013(6):50-53.
[摘要]
(
1172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建立了一套基于VISA和Mint的微波暗室自动测量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矢网和转台以实现高效率的天线与RCS的微波暗室自动测量。在Visual C++开发环境下,运用多线程技术将矢网和转台结合,同时采用VISA和SCPI命令实现矢网的自动控制,采用Mint ActiveX控件技术实现转台的自动控制,该方法易于实现矢网与转台的高效同步。实测表明,该系统操作方便,测量效率、测量精度与自动化程度较高,所采用的控制方法有着较好的通用性和可拓展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导出
收藏
14
分形吸波体设计及其在微带天线中的应用
商楷
,
曹祥玉
,
高军
,
杨欢欢
,
郑秋容
2013(6):54-57.
[摘要]
(
12049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基于Hilbert分形结构,设计了一种小型化、超薄、高吸波率以及无表面损耗层的超材料吸波体,该吸波体单元尺寸仅为0. 071λ,厚度约0. 02λ,吸波率达99. 3% 。将该吸波体与普通微带天线共形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超材料天线。与初始天线相比,新天线的单站和双站带内雷达散射截面都有明显减缩,最大减缩达到7. 2 dB,且天线辐射性能保持不变,证实了该吸波体具有良好的吸波效果。仿真和实测结果吻合得很好,表明该吸波体可以应用于微带天线的带内隐身。
导出
收藏
15
一种铁氧体移相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汤宁生
2013(6):58-60.
[摘要]
(
1234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首先,阐述了一种铁氧体移相器控制系统,包含波控与移相器驱动电路两部分;然后,由项目设计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基于FPGA的波控电路设计方法,以及移相器位数与单位脉宽的关系;最后,阐明了移相器工作原理和移相器驱动电路的构成。
导出
收藏
16
基于超宽带信道的无线通用串行总线测试与分析
杨润丰
,
高烨
,
李铭钊
2013(6):61-64.
[摘要]
(
12017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系统被视为下一代无线个人局域网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并且被基于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超宽带公共无线电平台进行标准化。文中对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系统在超宽带通信信道中进行性能测试,其中使用了4个超宽带信道模型,每个模型使用100个现实通信信道。实验表明,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系统在室内多径传输环境下能实现低速200 Mb/ s 10 m和高速480 Mb/ s 4 m的传输性能,达到了高速无线个人局域网技术的要求。
导出
收藏
17
S波段空管雷达2. 2 kW固态功放组件的设计
范宁松
,
夏达
,
何慧
2013(6):65-68.
[摘要]
(
11904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与传统功放组件的设计不同,空管雷达功放组件具有高功率、智能化的特点。文中以空管雷达功放组件的设计为例,论述了发射链路设计、BITE功能设计、冷却设计、结构技术、电磁兼容性设计等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法,并已在空管雷达发射机中使用,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导出
收藏
18
交叉眼干扰数学建模
曹菲
,
刘庆云
,
辛增献
2013(6):69-72.
[摘要]
(
11727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对单脉冲跟踪雷达在交叉眼干扰环境下所接收信号模型及所测目标视角进行了较严格的数学分析和初步仿真计算。结果表明:1)单脉冲跟踪雷达所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分量与目标回波信号分量间存在多普勒频差,多普勒频差随雷达与目标间距离的减少而增大;2)当目标回波信号功率相对于单个干扰信号的功率不是足够小时,目标回波信号可能导致诱偏方向失控;3)尽管当两干扰信号功率完全相等,相位正好相反时,交叉眼干扰对单脉冲跟踪雷达的诱偏能力最强,但如此设置干扰参数并不能达到预期干扰效果。
导出
收藏
19
雷达数字T/ R组件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裴英
2013(6):73-76.
[摘要]
(
1232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数字T/ R组件是数字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核心,各种参数的自动化测试至关重要,文中介绍了一种雷达数字T/ R组件性能参数自动测试系统,包括设备组成、软件设计、测试方法和流程等,可自动测试数字T/ R组件各类参数。该系统已用于多部数字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调试,大大缩短了雷达系统的调试周期,完善雷达性能测试技术
导出
收藏
20
阵列式半实物射频仿真系统误差建模与分析
李华
,
周建江
,
龚树凤
,
贲德
2013(6):77-81.
[摘要]
(
1203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阵列式半实物仿真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制导武器抗干扰试验半实物仿真系统,在制导武器系统的研制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标位置精度是阵列式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关键指标。文中从基础建设、钢结构、天线阵列、微波链路、校准系统及相互关联影响等方面对引起阵列式半实物仿真系统目标精度误差因素的种类及产生的误差进行理论建模,以便于分析系统误差,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导出
收藏
当期目录
年第
卷第
6
期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2024年
2023年第45卷
2022年
2021年
2020年第42卷
2019年第41卷
2018年第40卷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第34卷
2011年第33卷
2010年第32卷
2009年第31卷
2008年第30卷
2007年第29卷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79年
刊期
请选择...
第1期
第2期
第3期
第4期
第5期
第6期
浏览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