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非相干散射雷达的空间碎片参数提取
    丁宗华 许正文 赵振维
    2014(2):1-4.
    [摘要](11853) [HTML](0) [PDF 0.00 Byte](3)
    摘要:
    介绍了利用电离层非相干散射雷达探测回波提取空间碎片参数的匹配滤波方法和主要技术流程;以一个碎片事件为例,详细说明了空间碎片距离、径向速度、散射截面和等效直径的估算方法;实测了约80 min的原始回汲数据,共检测到165个碎片,并分析了这些空间碎片参数的统计特征,发现碎片主要分布在600 km~1000 km 和1400 km~1600 km两个高度区间,雷达散射截面约4 cm2~80 cm2,直径约4 cm~12cm ,径向速度约-1.5 km/s~1.5 km/s 。
    2  天波雷达舰船目标探测能力仿真分析
    贾 晶 盛 文
    2014(2):5-9.
    [摘要](1147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定量地评估海杂波背景下天波雷达的探测能力,基于信号检测理论和雷达方程,建立了天波雷达舰船目标探测能力仿真模型。基于Barrick高频雷达海洋回波截面方程,考虑电离层和洋流影响,构建了海浪散射系数仿真模型并给出了仿真方法。最后,仿真分析了各种参数对天波雷达探测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探测距离越远、风速越高、风向角越大、工作频率越大,电离层污染越严重探测能力越差,而洋流速度变化时探测能力基本不变。
    3  导弹电子突防及雷达对抗技术
    张 峰
    2014(2):10-13.
    [摘要](11718)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为了对抗从主瓣进入的噪声压制干扰和假目标欺骗干扰,文中分析了导弹空防的现状及有源无源的干扰,提出了采用欺骗诱饵分散干扰机功率、多频段雷达多站协同工作、有源/无源雷达协同工作、数字阵列雷达阵面动态分割技术、双/多基地雷达空域对抗等抗干扰手段,并给出了多功能欺骗诱饵系统设计方案。
    4  雷达情报共享技术研究和实现
    饶 洁 陈德军 王志坚
    2014(2):14-18.
    [摘要](1156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单点接入的传统雷达情报接入模式带来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分布式特点的雷达接入和情报共享的方案。对其中关键节点(情报共享节点)进行功能性设计,并给出其软硬件设计方案。同时,提出并解决了方案中关于可扩展的接入接口协议处理、可定制的情报输出格式、情报按需分发机制三个关键技术的技术实现途径。最后,从系统接入容量和机动性能两个方面分析了系统的性能指标。经论证,该方案能够适应防空预警系统未来网络化、扁平化的发展趋势。
    5  基于多维局部搜索的相干信号DOA估计算法
    张兴良 王可人 阮怀林
    2014(2):19-22.
    [摘要](1145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基于子空间类DOA估计算法具有很高的分辨率,但不适用于相干源测向,提出一种基于多维局部搜索的相干信号源DOA估计算法。首先,对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解,获得叠加导向矢量空间。然后,对叠加导向矢量空间进行傅里叶变换,预估计信号方向和延迟系数。最后,以预估计结果为基点,通过多维局部搜索,精确估计相干信号入射方向。由于采用的是局部搜索方式,算法运算量非常小。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分辨率高,估计误差小。
    6  一种高分辨率多基线InSAR三维层析成像方法
    柳祥乐 何向成 杨汝良
    2014(2):23-28.
    [摘要](11540)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多基线InSAR(Muti-baseline InSAR)可以进行三维层析成像,用于地面遥感与地下地质情况分析。受限于实际系统,多基线InSAR的基线数目非常少,使用传统方法成像时分辨率很低。为提高高度维分辨率,文中建立了多基线InSAR成像的阵列信号处理模型,将阵列信号处理中的MUSIC算法应用到多基线InSAR的高度维成像中,进行数字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文中的方案能提高多基线InSAR高度维的分辨率,获得较低的旁瓣。
    7  基于变差函数模型拟合的城区SAR图像分类新方法
    赵凌君 谭 熙 匡纲要
    2014(2):29-34.
    [摘要](1143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差函数模型拟合的SAR图像分类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球状模型拟合不同地物的变差函数图,计算模型参数——变程值;然后,用变程值所对应的变差函数纹理特征构成分类特征矢量;最后,利用K-近邻分类器实现训练与分类。对不同RadarSat图像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用于SAR图像的分类,且分类性能优于经典的最大似然法和灰度共生矩阵法。
    8  UKF改进算法在组合导航INS误差校正中的应用
    朱立新 孟  马春来
    2014(2):35-41.
    [摘要](11414)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针对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算法与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GPS/INS)组合导航模型不匹配,且鲁棒性不足,难以适应INS 元件的随机性和突变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UKF改进算法。该算法有效结合了混合滤波思想、平方根滤波技术及交互式多模型结构,分别克服了算法与线性/非线性模型不匹配,协方差矩阵非正定以及参数设置难以适应模型不确定性的问题。仿真实验分别考察了新算法在INS平台角初始大误差及加速度计零偏突变两种情况下的表现。实验表明,新算法在估计精度及鲁棒性方面比UKF有较大提高,能够有效校正INS元件产生的随机和突变误差。
    9  基于确定参数Hough变换的航迹起始
    夏 栋 叶灵伟 王守权 夏 奎
    2014(2):42-46.
    [摘要](1116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Hough变换具有对局部缺损不敏感,抗噪声、杂波等特点,适用于杂波环境下的航迹起始。但Hough变换运算量大、占用内存多,这限制了其在航迹起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Hough变换实现航迹起始的新算法,舍弃了传统Hough变换采用观测空间中各点对参数空间投票的方法,改用几个点确定的唯一曲线进行投票。在该方法中每个观测点只对经过该点的部分曲线投票,减少了投票运算的次数。同时该方法利用了观测数据的时序信息和目标的运动信息,抑制了虚假航迹的产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运算速度和内存使用率要好于修正Hough变换,对杂波生成的虚假航迹有更好的抑制效果,并且不容易丢失真实目标的航迹。
    10  斜视FMCW-SAR的四阶多项式插值波数域算法
    马兵强 张大炜 王岩飞
    2014(2):47-51.
    [摘要](1204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FMCW-SAR因其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和高分辨率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低成本的民事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FMCW-SAR 频率变标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对距离-方位耦合相位项作了三阶近似,忽略二次和三次项的距离空变性,只能适用于窄测绘宽度、侧视及小斜视角情况。对中大斜视工作,文中提出了采用四阶多项式插值的波数域算法,给出了斜视下的距离徙动因子,考虑了二次距离压缩项的空变性和四次耦合项。利用典型参数,通过不同斜视角下误差相位的分析和点目标成像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1  基于强跟踪的平方根不敏卡尔曼滤波器
    李中志 赵 梦 于雪莲 周 云 汪学刚
    2014(2):52-57.
    [摘要](11683)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针对不敏卡尔曼滤波器在递推过程中的数值不稳定性以及系统发生突变时跟踪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机动目标自适应跟踪算法——基于强跟踪的平方根不敏卡尔曼滤波器(STF-SRUKF)。该算法一方面基于平方根滤波的思想,在递推过程中采用协方差矩阵的平方根代替协方差矩阵本身,以保证数值计算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基于强跟踪滤波的思想,在递推过程中引入时变渐消因子,实时调节增益矩阵,以增强目标运动发生突变时的跟踪能力。仿真结果表明,STF-SRUKF算法对于突发机动的目标运动模型具有良好的跟踪效果,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12  基于零阶谐振的高增益共形全向微带天线
    李超超 侯泉文 顾 帅 赵晓鹏
    2014(2):58-62.
    [摘要](1154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实现与飞行器的共形,通过对等效磁流模型及负介电常数零阶谐振器的研究,设计了一种零阶谐振的共面磁流环阵列天线。该天线的工作频率为5 GHz,工作于TM01模式,具有全向辐射特性,水平面增益为3.4 dB,不圆度为2 dB,半功率波瓣宽度为50°。该天线具有水平面增益高,方向图不圆度小,剖面低的特点,且易于共形。
    13  一种用于MPM的新型增益均衡器设计
    赵大千 王 丽
    2014(2):63-66.
    [摘要](11830)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基于传输线理论和谐振腔理论,设计了一个用于微波功率模块(MPM)的2 GHz~6 GHz微带线增益均衡器。文中采用薄膜电阻加载微带谐振枝节作为基本单元,该结构能够克服传统增益均衡器的缺点,同时,通过ADS和HFSS的大量仿真实验,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均衡器增益曲线的影响,最后,设计了一个四枝节增益均衡器。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改变枝节结构,使其达到MPM用增益均衡器的小型化要求。实验结果证明,均衡曲线和设计需求相当吻合。
    14  AI-SI法分析X波段机载雷达天线罩
    史维光 王 建 张云祥 罗天光 郑 俊
    2014(2):67-70.
    [摘要](11612)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采用口径积分-表面积分(AI-SI)算法,对带罩机载阵列天线进行了分析。雷达罩的介质反射是引起天线方向图副瓣抬升的主要原因,在传统的AI-SI法分析天线罩过程中没有考虑天线金属阵面对天线罩介质反射的影响,因此,带来较大的计算误差。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文中在分析带罩天线过程中,采用了理想源阵列加反射板模型。天线罩总的透射场为阵列天线的一次透射场与反射板产生的二次透射场的叠加。为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将AI-SI算法计算结果与CST软件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15  射频直接采样系统中等效相位噪声模型分析
    骆守峰 赵丕杰
    2014(2):71-73.
    [摘要](1174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分析射频直接采样系统中的等效相位噪声模型,文中给出了射频直接采样接收机的简化构架,然后理论推导了射频直接采样接收机采样输出信噪比与采样时钟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最后,通过建立仿真实验平台对推导结论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射频直接采样系统对采样时钟的频谱纯度要求高,采样输出的信噪比和无杂散动态范围会在时钟信号频谱的基础上恶化。射频直接采样系统可视为射频本振混频和量化采样的过程,其等效相位噪声模型与常规超外差式接收机是一致的。
    16  8路高功率合成器的设计
    奚松涛 张 园
    2014(2):74-77.
    [摘要](11694)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设计了一种8路功率合成器。该8路功率合成器采用一种Π型隔离网络替代常用合成器的隔离电阻,其耐功率主要取决于传输线形式和隔离网络的耐功率。对Π型隔离网络进行了理论分析,证明其能够实现两端口之间的隔离,且隔离电阻为50 Ω接地电阻,其尺寸不影响合成器的电性能,实现了高功率隔离的目的。给出了HFSS软件的仿真结果,结果显示,该合成器各端口回波损耗优于-20 dB,隔离度优于20 dB。该8路功率合成器幅相一致性高,损耗小,可用于固态发射机的功率合成。
    17  一种临界导电模式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谢 正
    2014(2):78-80.
    [摘要](11574)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使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可有效抑制电网电流谐波和提高开关电源功率因数。文中分析了临界导电模式Boost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路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应用反馈控制理论,研究了功率因数校正环节的控制特性,给出了其电路参数的设计方法,保证在电网电压和负载功率大范围变化时,功率因数维持在0.99 以上。
    18  干涉Cartwheel获取高精度DEM的联合校准技术
    李 品
    2014(2):81-85.
    [摘要](1158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干涉Cartwheel能利用编队卫星间的空间基线进行干涉测高,并通过干涉定标技术获取精确的数字高程模型。现有的干涉定标技术不能充分利用干涉Cartwheel的空间编队构形,且受空间测量手段的限制,编队构形的获取精确度低,利用起来难度较大。文中首先利用干涉Cartwheel的几何构形,建立了编队构形误差和平台系统参数误差之间的关系,然后联立各干涉平台的敏感度方程,利用空间构形误差和参数误差的互相耦合,一次对各干涉平台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地形联合校准。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19  雷达装备两级维修保障过程建模与仿真
    卢 雷 杨江平
    2014(2):86-89.
    [摘要](1184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雷达装备维修保障过程的动态性决定了运用仿真技术对其建模分析的适用性。文中在分析雷达装备两级维修保障过程的基础上,利用离散事件仿真软件Arena建立了雷达装备两级维修保障过程仿真模型,并仿真分析了组件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维修周转时间、库存数量等因素对雷达装备使用可用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缩短维修周转时间可较大幅度提高雷达装备的使用可用度。研究成果对于优化雷达装备两级保障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年第卷第2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