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 周五
首页
刊物介绍
关于现代雷达
机构设置
30年荣誉
编委会
同行评价
信息公告
投稿须知
诚征广告
诚征广告
注意事项
广告刊例
征订公告
道德说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4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导出
显示方式:
简洁模式
摘要模式
1
现代机载雷达中抗干扰ECCM技术
傅有光
,
陈 翼
,
王 宁
2014(5):1-5.
[摘要]
(
12028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2
)
摘要:
现代雷达的抗干扰能力已经成为评估雷达性能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文章概述了机载雷达中天线、接收及信号处理等部分实现反有源干扰ECCM技术的各种方法和途径,总结了现代雷达与传统雷达相比所具有的一些反干扰优势,并对现有反有源干扰技术的主要方法及使用现状作了分析和评价。为雷达反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对今后反干扰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导出
收藏
2
雷达抗干扰能力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闫 海
,
李国辉
,
曹 原
,
李建勋
,
贾 立
,
王晓莉
2014(5):6-9.
[摘要]
(
11225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为了在复杂干扰环境下更好的发挥雷达的作战效能,需要对雷达的抗干扰能力进行系统和深入的评估。围绕实现雷达抗干扰能力的计算机辅助评估,针对噪声压制式干扰下雷达抗干扰性能的评估问题,文章首先建立了抗干扰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而后给出了计算机辅助评估流程和相关数据的处理方法,最后给出了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导出
收藏
3
相控阵雷达噪声干扰博弈分析
冯明月
,
何明浩
,
郁春来
,
王冰切
2014(5):10-14.
[摘要]
(
11946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针对传统基于博弈论的干扰决策方法先验知识依赖性强、博弈过程理想、实战指导性差、决策结论粗糙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博弈论分析方法。首先构建了能够体现博弈结果的博弈盈利函数,随后利用闭合分析和蒙特卡洛实验两种方法全面分析了噪声干扰与相控阵雷达之间的博弈过程,最后结合实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运用,分别给出了噪声干扰和相控阵雷达的博弈最优策略,证明了所提博弈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博弈论在雷达对抗领域应用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导出
收藏
4
基于多普勒信息的NSHT航迹起始方法
肖 松
,
谭贤四
,
王 红
,
李志淮
2014(5):15-19.
[摘要]
(
11615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针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航迹起始困难的问题,依据超视距雷达能够提供目标精确多普勒信息的特点,从径向速度、径向机动能力和角速度3个方面推导了航迹起始约束条件,文中给出了更为精确的相关波门设计方法,通过目标运动特性确定最终航迹。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起始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航迹,且效果优于传统利用目标位置信息进行航迹起始的方法。
导出
收藏
5
基于幅度调制的SAR相干压制干扰方法
李 田
,
彭世蕤
,
王广学
,
杨科锋
2014(5):20-25.
[摘要]
(
11655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基于相干压制干扰原理,分析了传统相干干扰的缺点,并结合最大熵理论,提出了两种对干扰信号幅度进行噪声调制的相干干扰方法。文中阐述了幅度调制序列的生成方法,选取适当的评估指标,设定仿真实验并分别计算这两种相干压制干扰方法和传统相干压制干扰方法的干扰效果评估值。通过分析和对比评估结果可得,两种经过噪声幅度调制的相干压制干扰方法比传统相干压制干扰更具优越性。
导出
收藏
6
雷达组网应用的体系结构研究
王文星
,
印士波
,
张 帜
,
徐 畅
2014(5):26-30.
[摘要]
(
11389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雷达体系架构,该架构具有强大的扩展能力,能够适应各种应用环境,满足不同的组网需求。通过雷达处理单元(RPU)和交换机组合的转接,利用网络灵活的数据共享机制,将雷达天线与终端解耦和,使天线和终端都能够任意进行扩展。同时,对软件模块进行了改造和升级,使雷达能够接入广域网进行信息融合、互联互通,大大提升了雷达系统的探测能力和探测范围。
导出
收藏
7
基于环境约束的天波超视距雷达任务规划方法
张海成
2014(5):31-34.
[摘要]
(
1178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首先根据天波超视距雷达多功能多任务的需求,结合传输信道电离层和工作频段干扰以及噪声分布等环境特性,介绍了天波超视距雷达任务规划的特点,论述了不同类型目标的探测机理、工作方式和参数设计,并提出了基于环境约束条件的任务规划方法。然后,基于传输损耗、噪声基底和海杂波强度等参量统计结果,以空中目标探测为例,给出了性能评估函数和任务子区规划流程。最后,给出了不同优化准则下的规划结果图,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估。
导出
收藏
8
基于模糊推理的多因素传感器管理算法
王 峰
,
张 毅
2014(5):35-39.
[摘要]
(
1184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在信息融合系统中,传感器管理和状态与属性估计、态势及威胁评估等有关。文中将影响传感器管理的目标多因素分为跟踪因素和威胁因素两类,建立了目标跟踪精度高低等级、威胁大小等级与目标对传感器资源需求程度等级之间的模糊规则,以模糊推理计算结果作为传感器资源分配的依据,提出了几种传感器管理算法性能评价指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充分考虑了目标跟踪和威胁等因素,分配结果更加符合战场环境的需要。
导出
收藏
9
利用一维距离像序列提取导弹目标微动特征
王 洋
,
桑玉杰
2014(5):40-43.
[摘要]
(
11944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弹道导弹目标的微动特征是中段真假弹头识别的重要依据之一。文中研究了基于宽带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序列的微动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分析了弹头微动过程中目标相对雷达视线的姿态角呈周期性变化,进而引起一维距离像变化的周期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计算距离像序列最大滑动相关系数变化的周期提取目标微动周期的方法。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导出
收藏
10
雷达导引头单脉冲前视成像技术研究
杜 勇
,
磨国瑞
,
杨海粟
,
吴一龙
2014(5):44-48.
[摘要]
(
11436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在前视条件下,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技术因距离-方位耦合成像质量急剧下降。对此,文中提出一种单脉冲成像方法,该方法将距离高分辨技术与单脉冲测角技术相结合,利用脉冲压缩实现距离维高分辨,并用单脉冲测角技术实现不同距离单元强散射点的方位维高分辨,能有效弥补SAR成像技术在前视成像领域的不足。相对实波束成像,单脉冲成像能有效改善图像质量,仿真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
导出
收藏
11
基于低秩矩阵恢复的SAR图像相干斑抑制方法
李 斌
,
孙 骁
,
张水平
,
窦 浩
,
明德烈
,
田金文
2014(5):49-52.
[摘要]
(
11332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相干斑噪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低秩矩阵恢复的SAR图像相干斑抑制算法。该算法首先对SAR图像进行对数变换,将SAR图像相干斑乘性噪声转化为加性噪声;然后对变换后图像等步长遍历提取图像子参考块,利用局部块匹配技术寻找子参考块的相似块组建相似子集,合并数据集中所有相似子集,构建近似低秩的矩阵;再通过低秩矩阵恢复算法将矩阵分解为低秩矩阵部分和稀疏矩阵部分;最后将低秩矩阵部分逆变换回图像块,基于图像块灰度值对图像的每个像素进行加权重构,生成相干斑抑制后的SAR图像。实验表明,文中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抑制SAR图像中的相干斑噪声,同时很好地保留了边缘细节特征。
导出
收藏
12
空地目标探测中的自适应抗差UKF应用研究
邢 雷
,
高 兵
2014(5):53-57.
[摘要]
(
11847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机载雷达在进行空面目标探测时回波会受到强度不同的地面杂波影响,导致角度测量常常出现异常偏差,在实际应用中,其量测误差难以用一个准确的测量协方差矩阵来描述,降低了滤波效果。此外, 考虑到直角坐标系下的雷达探测属于非线性观测,文中在传统线性抗差滤波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抗差UKF算法,以解决非线性抗差滤波问题,同时,研究了当目标发生机动时的抗差滤波工程应用问题,提出了一种合理的抗差权系数设置方法,使滤波器在具备抗差滤波的同时仍然维持对机动目标的滤波效果。实验仿真表明,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各滤波器性能,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导出
收藏
13
一般构型机载双站SAR回波信号特性分析
冉金和
,
张剑云
,
王 帆
,
毛云祥
2014(5):58-63.
[摘要]
(
11462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一般构型机载双站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成像结构与系统参数使其回波信号具有新的特性,文中从残余距离徙动、多普勒参数、回波频谱三个方面对信号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残余距离走动与残余距离弯曲具有方位向非对称性,宽场景成像中需按照残余距离徙动与二阶相位误差对观测场景进行成像区分块;多普勒质心具有二维扩散性,多普勒调频率与多普勒带宽具有二维扩展性;在距离频域-方位时域校正距离走动可削弱因双站斜视带来的回波信号距离-方位向二维强耦合,推导了距离走动校正后的回波频谱公式。仿真验证了一般构型机载双站SAR的信号特性与距离走动校正方法的有效性。
导出
收藏
14
基于通道选择技术的统计MIMO雷达CFAR检测器
杨 俭
,
曲长文
,
周 强
2014(5):64-69.
[摘要]
(
11444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研究了基于通道选择技术的统计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恒虚警(CFAR)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顺序统计量(Or-der Statistic,OS)的通道选择技术及其两种CFAR检测方法。第一种是在事先估计或先验已知有效通道数量me的前提下,非相参积累me个最大的局部检测统计量形成最终的检测统计量,即OS-GLRT检测器。第二种则是采用或规则,对各种有效通道数量假设条件下得出的OS-GLRT检测器的判决结果进行融合,从而克服了OS-GLRT检测器对有效通道数量估计值比较敏感的问题。所得到的MOS-GLRT检测算法无需估计有效通道数量,且在各种输出信噪比分布模型下都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
导出
收藏
15
无轴传动中交叉耦合控制技术研究
陈 桂
2014(5):70-73.
[摘要]
(
12032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无轴传动系统中,同步传动的误差精度是衡量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无轴传动系统中采用交叉耦合控制器实现速度和位置的同步协调控制,并对基于交叉耦合技术同步协调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了优化,以便于工程实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无轴传动试验平台,设计了无轴传动控制系统,从而对系统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仿真表明,交叉耦合技术在无轴传动运动控制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减小了系统的同步误差。
导出
收藏
16
准带线式板间UWB垂直互连研究
凌天庆
2014(5):74-77.
[摘要]
(
11754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针对综合馈电网络常用的微波多层板及混压多层板,研究了一种新型准带线式超宽带板间垂直互连形式,该种垂直互连工作频带达到0 Hz~25 GHz,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分析了0°和180°两种垂直互连形式,试验证明该形式板间垂直互连完全满足工程应用需求。
导出
收藏
17
一种Ku波段微波相位均衡器的设计
杨林川
,
张德伟
,
周东方
2014(5):78-81.
[摘要]
(
1179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0
)
摘要:
文中分析了影响功率合成效率的两大因素,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微波大功率合成技术的相位均衡器,该相位均衡器可以在不同频点产生不同的相移,比移相器调节更为方便。使用HFSS软件对这一结构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改变导体圆柱的插入深度、半径和数量,在Ku频带内相移变化量连续可调,可以实现频带内的相位均衡。最后,对加工的实物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存在误差的原因。
导出
收藏
18
低频超宽带步进频率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张汉华
,
梁福来
,
宋 千
2014(5):82-87.
[摘要]
(
11428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2
)
摘要:
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低频超宽带步进频率地表穿透雷达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面向低空探地应用,着重讨论了超宽带脉冲步进频率雷达收发系统的参数设计、并行分时信号源的设计实现、收发系统射频凹口的设置和修复等几个问题。闭环一维距离像拼接结果表明,该收发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良好的特点,适合低空无人机载平台使用,为后续高分辨大范围SAR成像及浅埋目标探测等信号处理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导出
收藏
19
VHF频段宽带大功率LDMOS功放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夏 达
,
孙卫忠
2014(5):88-91.
[摘要]
(
1132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介绍了一种VHF频段宽带大功率LDMOS功放的设计方法,使用ADS仿真软件对其大信号模型的阻抗参数进行了提取,通过宽带巴伦匹配技术实现了匹配电路的设计。利用谐波平衡法对功放电路的增益和效率指标进行仿真,并与实物测试数据对比,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该功放电路在VHF频段100%相对带宽内,实现输出功率大于1000 W,效率高于70%,带内波动优于1 dB的指标。文中为VHF频段宽带大功率LDMOS功放电路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设计方法,可应用于同类型功放电路的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导出
收藏
20
印制板组件手工焊接问题探讨
奚 慧
2014(5):92-94.
[摘要]
(
11877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
)
摘要:
电子元器件焊接质量对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印制板的高孔径比及其组件高密度化装联的发展,对手工焊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印制板组件手工焊接质量的因素很多,文中着重从印制板及印制板组件装配的设计、工艺及生产制造过程等方面介绍提高手工焊接质量的措施。
导出
收藏
当期目录
年第
卷第
5
期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2024年
2023年第45卷
2022年
2021年
2020年第42卷
2019年第41卷
2018年第40卷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第34卷
2011年第33卷
2010年第32卷
2009年第31卷
2008年第30卷
2007年第29卷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79年
刊期
请选择...
第1期
第2期
第3期
第4期
第5期
第6期
浏览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