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全极化共形相控阵技术的发展和挑战
    戴幻尧 杨晴 雷昊 李棉全 周波
    2015(6):1-5.
    [摘要](5259) [HTML](0) [PDF 0.00 Byte](45)
    摘要:
    全极化共形相控阵雷达新技术融合了雷达极化技术和共形阵列技术的优势,不仅能够显著提高雷达获取信息的维度和精度,扩大空域覆盖范围,还能够有效增加口径面积、解决载体本身气/ 隐身一体化外形设计的难题,是未来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测量信息精细化、智能化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文中明确了全极化共形相控阵的概念、优势和应用前景,指出了亟需发展的三个关键技术,提出了全极化共形相控阵目前尚存的技术难点,值得引起雷达设计和研发部门的重视。
    2  突防任务中组网雷达干扰资源分配研究
    陈雅雯 曾丽芳 夏伟杰 孙振航 陆陶冶
    2015(6):6-9.
    [摘要](4966) [HTML](0) [PDF 0.00 Byte](40)
    摘要:
    基于突防飞机的位置构建了干扰效果评估指标,综合考虑突防飞机在整个突防过程中的位置变化时的干扰效益,利用概率加权法确定最终的目标函数,采用蚁群算法求解出干扰分配决策。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干扰效果评估指标可以很好地解决干扰资源分配问题,对实际作战指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云雾中飞机尾流的环量估计
    郭晨 王涛 李健兵 王雪松
    2015(6):10-15.
    [摘要](5334) [HTML](0) [PDF 0.00 Byte](35)
    摘要:
    结合典型的稳定段尾流空气动力学模型和电磁散射模型,仿真分析了尾流的毫米波雷达多普勒特性;进而利用网格映射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部毫米波雷达探测的尾流速度场反演和环量估计技术。结果表明,双部多普勒雷达可有效估计垂直于航向截面上的尾流二维速度场特征,据此可以得到航空安全领域非常关注的尾流环量特征。
    4  机载预警相控阵雷达顶罩质量及其敏感性分析
    虞庆庆 王长武
    2015(6):16-20.
    [摘要](5029) [HTML](0) [PDF 0.00 Byte](41)
    摘要:
    以有源相控阵雷达为基础,对顶罩系统的质量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多维度综合分析;然后,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顶罩系统的质量组成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以“有源组件冶这一组成单项对质量组成进行具体的阐述说明。分析表明,顶罩系统质量的影响因素复杂,尤其是对“构型冶和“频带冶这两个参数最为敏感;同时,得到了多种类型顶罩系统质量的各组成占比值,其中“雷达”和“非雷达”两部分一般约占60% 和40% 。
    5  大孔径宽带数字阵列时域波束形成方法
    李陶 汪学刚 周云 于雪莲
    2015(6):21-25.
    [摘要](5288) [HTML](0) [PDF 0.00 Byte](48)
    摘要:
    对线性调频信号进行拉伸处理已成功应用于宽带数字阵列雷达接收波束形成,但在大阵列孔径条件下,实现任意宽带雷达信号的收发数字波束形成目前仍是难点。文中根据宽带数字阵列雷达的特点和当今数字信号处理器件的发展,通过分析阵列处理误差,综合考虑工程实现复杂度和方法性能,给出了两种基于数字移相与数字延时的时域宽带数字波束形成方法。上述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可行性,且能够有效克服孔径效应实现任意宽带脉冲信号的收发数字波束形成。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讨论了对方法性能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因素。
    6  冲击噪声下基于混合LL2 -L1 优化求解的CSR 参数估计
    代林 崔琛 余剑 梁浩
    2015(6):26-31.
    [摘要](5162)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针对冲击噪声环境下压缩感知雷达参数估计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鲁棒性参数估计方法。首先,根据压缩感知雷达参数估计的稀疏线性模型,基于Lorentzian 范数和L1 范数稀疏正则化构造冲击噪声背景下稀疏重构的混合LL2-L1 范数优化模型;然后,利用迭代加权最小二乘法和阈值收缩函数推导上述模型优化求解的一步迭代公式;最后,从理论上对文中算法的收敛性进行证明,并给出算法计算复杂度的定量分析。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文中算法在冲击噪声下支撑集的重构更精确、重构信号的精度更高、重构的计算量更小。
    7  起伏目标检测的应用研究
    赵伟军 顾新艳 姜庆标 王蔚
    2015(6):32-36.
    [摘要](5280)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以RCS 分布模型中最典型的字2 模型为例,分析了起伏目标回波统计特性,推导出单脉冲起伏目标、脉冲积累后起伏目标的检测概率计算公式,并画出相应的检测性能曲线。脉冲积累后起伏目标的检测概率公式填补了目标特性领域在该研究方向上的理论空白,可用于研究脉冲积累下任意起伏目标的检测性能,为目标散射特性研究、雷达系统设计及车辆自
    8  杂波中导航雷达小目标检测脉间差分处理方法
    余贵水 包中华 席泽敏
    2015(6):37-40.
    [摘要](5184) [HTML](0) [PDF 0.00 Byte](43)
    摘要:
    导航雷达在国民经济中有着广泛应用,多采用非相参体制且信号处理较简单,难以在强海杂波中发现微弱小目标。文中基于天线对小目标和大面积相关海杂波的不同调制效应,提出实时处理和非实时处理两种基于波束内脉间差分处理的导航雷达杂波抑制方法,在不改变现有导航雷达硬件系统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目标检测的信杂比。分析了所提两种处理方法的性能,在给定海杂波相关性模型的条件下推导了两种方法下信杂比改善因子的解析表达式。最后,使用实测数据进行检验,处理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9  基于图像处理的海面动目标DP 相参检测方法
    纪瑞东 王长宇
    2015(6):41-44.
    [摘要](5173) [HTML](0) [PDF 0.00 Byte](41)
    摘要:
    海面动目标检测是对海搜索雷达的一种重要工作模式,由于受海杂波影响,采用常规的非相参处理检测动目标时效果不佳。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低重复频率DP 相参检测动目标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图像分割提取技术,针对二维频谱图运用sobel 算子提取边界,将杂波区和清晰区精确分开,提高了海面动目标的检测能力,并通过实测数据证明了该方法有效性和可实现性。
    10  基于约束最小二乘的纯方位多站被动跟踪算法
    任敏善
    2015(6):45-48.
    [摘要](5099) [HTML](0) [PDF 0.00 Byte](43)
    摘要:
    纯方位单站目标被动跟踪需要观测站作机动才能满足可观测条件,导致跟踪算法收敛时间较长。基于纯方位多站被动跟踪算法可以解决算法收敛时间较长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约束最小二乘算法用于纯方位多站被动跟踪,它首先为最小二乘算法引入约束条件,利用矩阵最小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解决了EKF 算法需要初值的问题,避免了滤波的发散,同时也极大地减小了最小二乘估计的偏置。仿真表明,这种算法能够渐进地逼近估计误差的下限,并且其精度有所增加,是一种渐进、稳定以及近似无偏的估计算法。
    11  顺序扫描阵列配置方法研究
    涂新 朱国富 黄晓涛
    2015(6):49-52.
    [摘要](5028) [HTML](0) [PDF 0.00 Byte](42)
    摘要:
    对于超宽带稀疏阵列,均匀无冗余阵列具有低栅瓣水平和高方位向分辨率。阵列配置的目的是设计双程阵列,使其单程等效阵列是均匀无冗余的。文中主要配置顺序扫描阵列,证明了若阵元总数大于4,没有均匀无冗余阵列的配置方法。然后给出了一种非均匀阵列配置方法,分析了其方位向分辨率和栅瓣水平。理论与仿真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比与其阵元总数相同的端发多收阵列的栅瓣低。最后,根据所需要的方位向分辨率和栅瓣水平配置了一种实际顺序扫描阵列。
    12  一种新型SMA型相位可调射频连接器的设计
    蔡晓涛
    2015(6):53-56.
    [摘要](5122) [HTML](0) [PDF 0.00 Byte](44)
    摘要:
    为了满足相控阵技术对连接器件相位一致性的要求,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SMA 型相位可调射频连接器。通过调节连接器内导体和外导体的物理长度,实现整个电缆组件相位的连续可调。通过共面补偿优化设计以及对影响连接器电性能和相位特性指标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设计了SMA 型相位可调连接器,并配接相位稳定射频同轴电缆加工了电缆组件。通过对实物进行测量,所设计的相位可调射频连接器在DC ~18 GHz 频率范围内,通过调节物理长度,相位可实现0°~15°的连续调节,测试的电压驻波比VSWR<1.3。所提出的SMA 型相位可调射频连接器结构简单,相位调节方便,可以有效解决电缆组件的相位一致性问题。电缆组件的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
    13  一种移相器快速化测试系统的设计
    宋赛武 唐楠
    2015(6):57-59.
    [摘要](5196) [HTML](0) [PDF 0.00 Byte](36)
    摘要:
    随着相控阵雷达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大型天馈线系统中铁氧体移相器得以大规模应用,相应地,提高铁氧体移相器测试生产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已成为许多移相器生产厂家的努力方向。文中针对某一锁式铁氧体移相器组件,设计了一种快速化测试系统,通过与之前未使用测试系统对比,满足移相器的测试要求。该测试系统大大提升了移相器测试效率,同时,该测试系统设计思路同样可应用于其他种类铁氧体器件测试,从而提高了铁氧体器件批产能力。
    14  X 波段双口双模单脉冲雷达馈源的分析与设计
    周增广 王建 邵凯 汪波
    2015(6):60-64.
    [摘要](5153) [HTML](0) [PDF 0.00 Byte](34)
    摘要: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极化扭转卡塞格伦天线的双口双模单脉冲雷达馈源,推导出三种波束(和波束、E 面差波束、H 面差波束)归一化远场方向图的完整解析表达式。对整个馈源进行仿真优化,使和、差(E 面差、H 面差)通道的驻波带宽都超过20% (VSWR≤2),得到了三种波束的归一化远场方向图。加工出馈源并进行测量,实测驻波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馈源远场方向图的仿真结果达到预期指标要求,该馈源可应用于实际的单脉冲雷达跟踪系统中。
    15  基于开关管阻抗特性的调制组件检测方法
    谢英
    2015(6):65-67.
    [摘要](5308) [HTML](0) [PDF 0.00 Byte](34)
    摘要:
    介绍了全固态调制器采用IGBT 管等固态器件进行串并联组合应用的典型工作模式,分析了固态调制器传统开关组件的检测和保护技术,提出基于开关管阻抗特性的调制组件检测方法,阐述了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给出了工程实现方案和检测方法原理框图,并分析比较了传统的在线检测方法和基于开关管阻抗特性的调制组件检测方法,基于PLC 编程软件平台,根据采样电压的数值及其变化量,实现精确判定IGBT 管损坏数量和百分比的计算。工程应用验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16  静态环境下基于分段变步长NLMS 的收发隔离技术
    邹纯烨 张剑云 周青松 黄中瑞
    2015(6):68-73.
    [摘要](5024) [HTML](0) [PDF 0.00 Byte](36)
    摘要:
    收发隔离是干扰机系统中的关键问题,若隔离度不够,轻则削弱干扰机效率,重则造成自激使干扰机不能正常工作。传统的最小均方(LMS)算法应用到基于自适应系统辨识的收发隔离中时,由于精度不够,隔离性能并不理想。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分段变步长归一化LMS(NLMS)算法。该算法利用迭代系数状态因子对迭代系数与真实系数逼近状态进行分段,当迭代系数状态因子处于不同的区间时,采用不同的变步长方案。理论分析和仿真证明:与基于其他LMS 算法的隔离方案相比,基于分段变步长NLMS 算法的收发隔离方案隔离性能有较大的改善。
    17  柴油发电机组-脉冲负载系统运行行为仿真
    胡亚超 徐晔 李建科 孙勇 王春明
    2015(6):74-77.
    [摘要](5194)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柴油发电机组-整流器供电系统是重要的移动装备电源形式,可作为重要工程的备用电源,也可作为直流微电网的重要支撑电源。脉冲负载集成了大量电力电子器件,是一类功率波动明显且切换频繁的负载形式,以含大功率收发组件的数字式雷达为代表。在脉冲负载工作过程中,线路中电流与电压呈强烈非线性,系统动态过程复杂,难以运用解析方法表示柴油发电机组内部的机电过渡过程与电磁暂态。文中建立了基于Matlab/ Simulink 的系统模型,分析了脉冲负载在不同工作模式时,柴油发电机组输出电压与频率的瞬态和稳态指标,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柴油发电机组-整流器-脉冲负载系统的运行行为。
    18  16 kW 固态-前向波发射机高压电源
    范鹏 刘星辉 钟国俭
    2015(6):78-80.
    [摘要](5272) [HTML](0) [PDF 0.00 Byte](35)
    摘要:
    文中介绍了固态-前向波发射机系统的构成,根据前向波管的工作特性确定了电源采用的拓扑电路,简要介绍了16 kW 高压电源的组成、电源的开关机和电流闭环控制方法,对变压器及高压储能电容的设计方法进行了重点论述,最后给出了电源的实验电流波形和效率统计表,实验结果显示电源的效率很高达到88£¥ ,各项指标都较好地满足了设计要求。
    19  MATLAB 与C 混合编程技术在A/ D 性能测试中的应用
    王益民
    2015(6):81-84.
    [摘要](5052) [HTML](0) [PDF 0.00 Byte](40)
    摘要:
    讨论了MATLAB 及C 混合编程的优点,介绍了C-MEX 的实现原理,并结合A/ D 性能测试设备的开发,在MATLAB环境中编写VME 总线平台下硬件读写程序,解决了MATLAB 不能直接访问底层硬件的问题,给出了软件设计流程。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系统实时性能,简化了编程步骤,较好地发挥了C 与MATLAB 软件的整体优势。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