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0卷第1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一种雷达通信一体化方法
    胡飞 张京国 高宠 李喆
    2017(10):1-5.
    [摘要](1263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步进变频信号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设计了一种融合雷达信号和通信信息的一体化信号,并对不同雷达之间的同步和数据处理流程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这种一体化共享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是可行的,可在对雷达性能影响较小的前提下实现二进制数据的准确传送,具有较低的误码率。不同雷达可以在实现粗略同步的情况下进行通信和测距。
    2  考虑射频隐身的雷达功率自适应管控方法
    史忠亚 吴华 沈文迪 程嗣怡 陈游
    2017(10):6-10.
    [摘要](1259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提高雷达射频隐身能力,提出一种雷达功率自适应管控方法。在保证一定雷达探测性能的条件下,根据无源探测系统获得的威胁目标的距离和雷达反射截面积参数,利用k-means算法将威胁目标聚类,根据各个聚类中心参数确定雷达分级功率;以期望方向功率最大、其他方向功率最小为优化目标,利用补偿因子对传统多尺度谐振子量子优化算法(MQHOA)进行改进,求解出最佳阵元开关序列;基于截获因子定义了射频隐身措施效率。仿真表明,改进MQHOA算法得到更优的目标函数解,基于k-means算法的功率分级准则提高了射频隐身措施效率。
    3  基于双极化融合的外辐射源雷达实验分析
    王海军 郑光勇 曾勇虎 汪连栋
    2017(10):11-15.
    [摘要](1257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雷达极化学揭示了电磁波与目标相互作用的变极化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目标极化信息,对提高雷达探测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在外辐射源雷达(PBR)探测中利用双极化特征提高探测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目标和城区杂波的PBR双极化特性分别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实测分析,得到了其交叉极化分量与共极化分量之间的大小关系,为PBR中双极化技术应用提供了基础;然后,根据无源相干定位技术推导了PBR 探测公式,揭示了其与目标双站距离、极化散射特性、多普勒频率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具体分析了双极化技术对PBR探测性能改善情况。研究表明,由于双极化探测更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目标自身极化散射特性,并用交叉极化方式有效抑制了杂波,所以采用双极化融合技术能有效提高PBR 探测性能。
    4  SDN技术在预警指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饶洁 李旭东
    2017(10):16-20.
    [摘要](1284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预警指挥系统网络技术发展为背景,分析了软件定义网络(SDN)的体系、原理、协议标准,对SDN网络体系架构、OpenFlow 可编程协议等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结合预警指挥网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展开对SDN在预警指挥作战领域中的应用分析,评估SDN 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及指导意义。最后,搭建仿真验证环境,验证了SDN 技术在预警指挥系统中的应用技术路线和应用可行性。
    5  一种适用于分集MIMO雷达鲁棒的有源假目标鉴别方法
    张二伟 黄亮
    2017(10):21-24.
    [摘要](1286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分集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在对抗欺骗式假目标干扰方面有着体制优势,已有文献在假设真实目标回波完全去相关的假设下,通过对目标慢时间复包络序列进行相关性检验来鉴别假目标。考虑到在真实目标回波不完全去相关条件下此有源假目标鉴别方法性能下降较严重,提出了一种鲁棒的有源假目标鉴别方法。仿真分析表明,在真实目标回波存在相关性的场景下,此方法有着较明显的性能优势。
    6  基于固定与对数频偏的频率分集阵列雷达波束特性研究
    蒋燕妮 陈泽宗 赵晨
    2017(10):25-29.
    [摘要](1252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常规频率分集阵列(FDA)雷达相较于传统相位控制阵列雷达具备独特的距离-角度均相关的波束特性,近年来多种不同形式的FDA雷达得到了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文中对基于固定频偏和对数频偏的FDA雷达波束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利用MATLAB 对两种形式的FDA雷达波束特性进行了仿真与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阵元间的频偏形式、频偏量大小等,能有针对性地形成满足雷达不同探测需求的FDA雷达波束特性,能适应多变的探测环境和抑制干扰、提高目标探测能力。
    7  基于三角波调制的加权调频干扰技术研究
    袁天 陶建锋 李兴成 王世强
    2017(10):30-35.
    [摘要](1281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线性调频雷达发射信号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应答式干扰技术—三角波加权调频干扰,即干扰机利用三角波频率调制接收到的雷达信号,再经放大之后转发出去。阐述了具体的干扰机理,分析了干扰信号的时频特性和干扰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调制参数条件下可以达到欺骗性和遮盖性干扰效果,且干扰信号与发射信号具有相干性可以获得脉压增益,从而降低功率要求。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8  双基星载HRWS鄄SAR系统方位向信号重构的最小二乘算法
    林玉川 张剑云 武拥军 周青松
    2017(10):36-42.
    [摘要](1260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双基星载高分辨率宽测绘带合成孔径雷达系统(HRWS-SAR)的方位向信号普遍为非均匀采样,重构其均匀采样信号或多普勒频谱是成像处理的关键步骤。文中将方位照射时间内时变的发射接收距离比近似为常数,利用双基系统与单基系统方位向通道间传递函数的等效关系,建立了一般双基构型星载HRWS-SAR 系统的方位向信号模型,构建了方位向信号重构的最小二乘算法,利用传递函数矩阵的Vandermonde矩阵表示有效降低算法复杂度,并给出了重构性能指标信噪比缩放因子及方位模糊比的计算公式。文中对几种典型双基构型的星载HRWS鄄SAR 系统进行方位向信号重构仿真,结果表明最小二乘算法能较高性能的重构出方位向信号的多普勒频谱。
    9  基于对称Gabor小波滤波的舰船目标识别方法
    尚士泽 李明 侯颖妮
    2017(10):43-48.
    [摘要](1241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文中构建一种对称Gabor小波滤波器(SGWF),能够对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像中舰船进行识别。由Gabor小波滤波器构建的SGWF 滤波器具有上下对称结构,对镜像翻转的图像滤波后仍具有镜像对称性。使用SGWF 与奇异值分解(SVD)相结合来提取特征,使得该方法可以避免因多普勒变化导致的ISAR正像和倒像的检测问题。SGWF可在不同尺度和方向对图像进行滤波,充分反映图像的纹理特征和强度特征。在实验中,使用九艘民船的实测ISAR 像进行识别,通过在成像过程加入高斯白噪声来检测算法对噪声的鲁棒性,并检验图像分块数量对算法性能的影响,以及检验训练样本数量对算法性能的影响,识别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10  一种基于Keystone变换的运动目标相参积累方法
    罗丁利 向聪
    2017(10):49-54.
    [摘要](1309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宽带线性调频连续波体制雷达为背景,研究了运动目标长时间相参积累时的距离走动和多普勒展宽特性,给出了相应的距离多普勒平面展宽面积与信噪比损失的显式函数,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多普勒二维最小波形熵的速度模糊次数寻优准则。结合Keystone变换和CLEAN算法探讨了强杂波背景下的运动目标相参处理流程,最后利用仿真实验验证了文中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11  同轨双站宽带信号源位置点成像定位算法
    周龙健 罗景青 孟祥豪 孔辉
    2017(10):55-59.
    [摘要](1250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已知高度宽带信号源的无源定位问题,借鉴SAR成像原理和直接定位法思想,提出一种利用到达差时间(TDOA)和到达频率(FDOA)信息的位置点成像无源定位算法。采样时将观测时间划分为快时间和慢时间,在快时间域估计TDOA,慢时间域估计FDOA。首先分析了同轨双站构型下距离差走动,然后利用观测区域中心位置对观测时间内各脉冲TDOA进行校正,再通过二维傅里叶变换得到TDOA和FDOA,并将联合估计得到TDOA和FDOA通过几何关系映射得到目标位置。仿真实验表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且不需要进行信号分选和参数配对,适用于观测不可区分多目标辐射源定位问题,具有高精度和超分辨特性。
    12  隐身雷达罩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门薇薇 王志强 轩立新
    2017(10):60-66.
    [摘要](1311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雷达罩作为飞行器的结构/透波功能一体化部件,其隐身要求具有很大的技术挑战性。雷达罩的隐身设计与实现必须保证雷达天线工作频带内的透波功能,实现雷达罩透波/隐身的一体化功能。隐身雷达罩是航空武器装备实现隐身性能的关键部件,对于降低飞行器头向RCS值、提高飞行器的综合性能和作战效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分析了雷达罩的散射特点,综述了各种雷达罩隐身措施的具体途径及优缺点,重点阐述了频率选择表面技术、电磁带隙、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及超材料等技术的特点、实现隐身的作用机理及在隐身雷达罩中的应用,指出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13  基于超材料的毫米波汽车雷达喇叭天线设计与优化
    黄彬 李凌云 孙浩
    2017(10):67-71.
    [摘要](1268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应用于汽车雷达上的喇叭天线或透镜天线,为了获得高增益和高方向性,其长度或口面一般较大。为了保持口面大小不变,并且能有效缩短喇叭天线长度来减小体积、节约成本,文中设计了超材料平面透镜喇叭天线。采用此超材料的天线增益相比同尺寸的普通喇叭天线增加了1. 5 dB。进而,通过对喇叭口面的相位分析,采用了一种改进结构,该改进结构的增益相比同尺寸的普通喇叭天线增加了2 3 dB,与同增益同口径面积的普通喇叭天线相比长度缩短了44% 。实测结果表明,该超材料喇叭天线能提高喇叭天线2.5 dB 左右的增益。
    14  光控相控阵波束接收网络
    李琳 吴彭生
    2017(10):72-74.
    [摘要](1277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色散真时延技术的光控相控阵雷达多波束接收网络。该网络制作原理是根据光纤的色散特性,主要由密集波分复用器(DWDM)和光纤延时模块构成。DWDM 实现对多通道光合成,多个光开关和光纤延时环组成的光纤延时模块实现对合成的多路光载波进行延时量调节,从而实现波束扫描。依据原理方案,研制了一套16通道光接收、双波束形成网络,实现从-40°到+45°的16个不同波束指向扫描,切换速度≤30us。暗室测试证明了其波束形成能力。
    15  机载雷达接收机射频模块的健康管理技术研究
    胡国光 赵晖
    2017(10):75-78.
    [摘要](1295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描述了机载雷达接收机射频模块的健康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现代机载雷达接收机通常包括接收通道、频综器和数字下变频等模块。其中,接收通道、频综器为模拟射频模块,其工作状态的变化对雷达探测有较大影响,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可测试性和可靠性。通过在射频链路中加入监测点,并对检测参数进行数字量化处理,实现对射频链路的状态监测和预测。通过使用文中提出的方法,可以帮助接收机进行故障风险规避和故障诊断。
    16  有源相控阵雷达电源分配网络特性分析
    李斌 孙红兵 周志鹏
    2017(10):79-82.
    [摘要](1257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有源相控阵雷达中电源分配网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整体性能。文中针对有源相控阵雷达电源分配网络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系统级电源完整性的仿真方法,并通过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具体分析了电源分配网络的电源完整性与电源内阻、工作模式、负载情况以及传输线参数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有规律性的结论,对典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电源分配网络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17  舰载多传感器协同探测资源调度模型
    饶世钧 王发龙 洪俊
    2017(10):83-86.
    [摘要](1260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随着海战场环境的日趋复杂,传统的分立传感器独立使用已经很难满足作战使用需求,多传感器协同探测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和研究热点。针对上述问题,规划了多传感器担负搜索发现、目标识别和跟踪制导任务时的基本协同策略,建立了多传感器协同探测资源调度模型,确定了资源调度主要原则,给出了算法实现的基本步骤,并结合一种典型预警探测任务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证明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与适用性。该模型对于提高舰载预警探测系统体系作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18  基于运动干扰站的SAR-GMTI相干噪声调频干扰
    毕大平 房明星 杨永晶
    2017(10):87-93.
    [摘要](1280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指示(SAR-GMTI)系统通常采用多个通道对杂波和干扰进行抑制和对消,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噪声调频压制干扰难以对SAR-GMTI实施有效干扰。文中针对多通道SAR-GMTI提出基于运动干扰站的相干噪声调频干扰。该方法利用运动干扰站转发式干扰的成像特性实现方位向扩展,利用方位向相干噪声调频实现距离向扩展,将二者有机结合,可同时实现干扰目标在方位向和距离向的二维扩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部分方位向处理增益,有效降低了干扰功率需求,对SAR和SAR-GMTI均可产生灵活可控的干扰条带,可同时保护地面分布式静止目标和运动目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干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9  风载荷对雷达天线座的影响与评估
    乔山林 顾吉丰
    2017(10):94-99.
    [摘要](1289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风载荷是机载雷达舱外设备和地面雷达露天设备的主要设计载荷,是设计方案的源头。文中分析了风载荷对雷达天线座的影响,探讨风荷系数确定、设计风速选取及电机驱动力估算的经验和方法。同时,结合某机载雷达研制实例,通过静态风洞试验获取各项风荷系数,并将风力矩计算结果与动态风洞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给出风力矩计算的建议。希望帮助雷达结构设计师加深对风载荷的认识,更全面、客观地评估风载荷对天线座设计的影响。


    年第卷第10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