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0卷第1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InSAR设备在地形测绘中的测绘参数综述
    吴丹芹 刘国祥 李 涛 陈乾福 高小明
    2017(11):1-6.
    [摘要](1272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测量技术通过对同一地区的两景影像进行干涉分析获取高精度的地形信息。由于In-SAR具备高精度定量分析定位能力,国内外已经发展了诸多星载和机载InSAR 设备用于地形测绘,其中最著名的包括SRTM系统以及TanDEM-X任务。文中以SRTM和TanDEM-X为例,介绍了InSAR在地形测绘中的主要参数以及应用情况,为国产InSAR卫星的指标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  高分辨率SAR综合电子设备技术研究
    江 涛 李敏慧 刘 瑾
    2017(11):7-10.
    [摘要](1287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介绍了具备方位向大扫描角能力的高分辨率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重点研究了综合电子设备技术,包括宽带信号产生、多子频带接收、宽带脉冲信号初相高稳定度技术等,并对不同子带的相位幅度特性以及脉冲压缩特性进行了分析。机载飞行试验及成像处理得到的高质量SAR图像,验证了宽带发射多子带接收的综合电子设备设计技术和技术性能。
    3  基于多机协同的机载无源定位分析
    李超强 李晓波 张 靖 曹 晨
    2017(11):11-14.
    [摘要](1291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提出了通过空域中多架载机对同一目标的测量信息进行目标定位的一种多机协同机载无源定位系统。多机协同的无源定位系统能够克服单基定位系统基线短的缺点,利用多载机之间的长基线能够实现目标的高精度定位。给出了单/多基体制下不同定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对应算法的几何稀释精度定位和响应时间的仿真分析。通过仿真结果发现,在定位精度要求相同的情况下,该系统的响应速度能够提高十倍以上。
    4  重点雷达电子目标的快速靶向识别
    朱永成 潘继飞 金天祥 沈家煌 刘 鑫
    2017(11):15-20.
    [摘要](1257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现有雷达对抗侦察系统对特定雷达电子目标识别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重点雷达电子目标快速靶向识别方法,并采用并行处理流程,对多目标同时进行处理。首先,利用雷达电子目标的先验信息完成小样本脉冲序列建模;其次,实现了基于小样本脉冲序列快速匹配出雷达电子目标的算法,该方法绕过传统雷达信号的分选环节,不仅对重点雷达信号的识别效果较好,而且处理速度得到有效的提高;最后,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验证。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均表明:以快速靶向为目的识别算法,能够有效克服现有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针对性不强和处理流程僵化的缺陷。
    5  发射波形任意合成结构下机载MIMO雷达STAP性能分析
    郭艺夺 张永顺 宫 健 金虎兵
    2017(11):21-26.
    [摘要](1298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输出信杂噪比(SCNRout)是决定机载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STAP)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现有的STAP算法均无法准确地给出其理论解析式。针对上述问题,文中研究了发射波形任意合成结构下的机载MIMO雷达衡量STAP性能的SCNRout的精确理论解析式。首先,通过发射波形互相关矩阵和MIMO STAP性能之间的联系,推导得出了SCNRout的理论解析式;然后,基于对该理论解析式的分析,从发射波形任意合成结构这个角度阐述了理想MIMO雷达、MIMO相控阵雷达和相控阵雷达的STAP性能特征。仿真实验表明:推导得出的理论解析式与仿真结果精确一致,并论证分析了机载MIMO雷达STAP处理性能的优越性。所推导的理论解析式对发射波形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6  一种MFSK车载雷达距离速度测量方法
    蒋留兵 宋永坤 车 俐
    2017(11):27-33.
    [摘要](1309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传统的线性频率调制(LFM)波和频移键控(FSK)波体制的车载雷达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LFM和FSK结合的多频移键控(MFSK)波形雷达测量方法。首先,理论推导出了MFSK体制的测量原理,采用了全相位FFT(apFFT)算法来提高相位估计精度;然后,结合该算法设计出了系统信号处理方法,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设计的MFSK车载雷达系统在多目标情况下具有很高的测量分辨率、可以实现无模糊测量、有效避免虚假目标出现等优点,满足车载雷达测量系统对各项性能的要求。
    7  基于神经网络的动态规划检测前跟踪算法
    张沛男 郑 坚 曾泽斌 郭云飞
    2017(11):34-38.
    [摘要](1218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的目标探测问题,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动态规划检测前跟踪算法。首先,从原始观测数据中选择训练样本,对神经网络进行权值训练;然后,全部原始观测数据归为两类,将归入杂波集合的数据幅值置零,将归入目标集合的数据进行幅值缩放,改善后续值函数积累效果;最后,提出一种多目标决策航迹回溯算法,对初步回溯的航迹集合进行二次提取,有效降低了航迹回溯过程中的虚假航迹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8  雷达侦收自适应信号处理架构研究
    王 佩 仇兆炀 祝 俊 唐 斌
    2017(11):39-44.
    [摘要](1326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中雷达侦察信号自适应处理的需求,对雷达信号侦察问题进行了建模与分析,讨论了若干可能的自适应侦察信号处理架构。在雷达侦察信号处理模块算法方面,研究了特征自适应检测与分析、信号自适应分选等处理架构,以提升低可识别信号的自适应处理能力;在侦察系统处理流程方面,研究了具有跟踪与预测能力的自适应处理架构,以增强对电磁环境态势的动态感知能力;在侦察系统与其他分系统协作层面,研究了基于雷达系统抗干扰需求和干扰机智能化干扰需求的自适应侦察协作架构,以提升电子战系统效能。该研究可为自适应雷达对抗处理研究提供有益思路。
    9  稀疏空域融合DOA估计算法与性能分析
    季正燕 陈 辉 张佳佳 李 帅 陆晓飞
    2017(11):45-52.
    [摘要](1286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压缩感知处理波达方向(DOA)估计问题中,阵列流型的构建是后续估计的基础。该文首先对阵列流型相邻导向矢量的正交性进行理论分析,分析表明在法线方向,等角划分优于等弦划分,在端射方向,等弦划分优于等角划分,相应的DOA估计性能更优。然后,系统推导出等弦划分与等角划分的临界值,并讨论阵元数、划分份数对正交性的影响,设计了一种优化稀疏划分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等弦和等角空间稀疏相结合的稀疏空域融合(SFSD)DOA估计算法。该算法较等弦划分和等角划分,具有更好的DOA估计稳健性、更低的信噪比门限和更高的估计精度。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模型的优越性和算法的高效性。
    10  基于量测预测联合估计的单站只测角跟踪
    盛 琥 张 远 赵温波 张 雄 安 振
    2017(11):53-56.
    [摘要](1248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提出用于单站只测角系统的修正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E)滤波器。针对BLUE 滤波器用于雷达目标跟踪时需要完备的非线性观测集合来构建转换量测及单站只测角系统只提供方位观测,无法直接应用普通BLUE滤波器跟踪目标的问题,构造了基于目标状态预测的预测斜距,并在分析预测斜距误差统计特性后,用斜距预测和方位观测组成转换量测,推导出可应用于单站只测角系统的BLUE滤波模型。所提改进算法在性能和运算量上有明显优势,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11  无源时差定位模糊区与定位无解区研究
    王 婷
    2017(11):57-62.
    [摘要](1317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首先,介绍了二维和三维时差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然后,从这一原理出发,对三站二维和四站三维时差定位系统的模糊区和无解区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得出了其分布与布站形式、目标高度及时差测量误差的关系;最后,对几种布站定位模糊、无解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消除方法和解决方案。
    12  基于RCS序列的弹道导弹进动周期提取方法验证研究
    姚小强 侯志森 郭相科
    2017(11):63-67.
    [摘要](1260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传统基于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的微动特征提取验证所使用数据源精度不高、未考虑弹头平动等问题,文中搭建了分布式特征提取验证系统,对常用进动周期提取方法进行了验证。首先,分别使用STK和FEKO软件生成了弹头的运动特性及弹头RCS模板;其次,将运动特性同RCS模板进行复合,生成中段弹头的高精度RCS序列;最后,基于生成序列,验证常见算法的提取效果。仿真验证表明:提取方法的正确率不仅受制于噪声强度,并且同平均视界角的取值密切相关,当平均视界角小于35毅时,自相关函数法相对多重自相关方法正确率高出2倍以上。
    13  高功率微波弹最大毁伤效能分析
    祝民鹏 侯德亭 陈 丹 蒋 腾
    2017(11):68-72.
    [摘要](1262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提出了高功率微波弹等功率密度曲面“腰”、“毁伤截面”等概念。建立了高功率微波弹的最大毁伤面积分析过程:结合微波弹的功率、增益和微波脉冲的半角宽度等参数确定等功率密度曲面的表达式;对等功率密度曲面进行曲面等效建模,相对于传统的锥形建模,文中的方法误差更小。采用微波弹为参考,旋转地面的坐标系对毁伤截面的面积进行了分析。结合公开的高功率微波弹型号和雷达设备型号,对微波弹以不同角度打击雷达设备的最大毁伤面积和相应的微波弹起爆高度以及微波弹对雷达网攻击的最佳匹配角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
    14  雷达天线座减速机构低温搅油阻力矩研究
    陈 诚
    2017(11):73-76.
    [摘要](1286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气象雷达产品在低温试验中遇到的方位传动机构阻力力矩过大现象为研究对象,对比借鉴国内外不同研究成果提出齿轮箱功率损耗模型,结合试验测试和拟合得到低温下齿轮箱搅油阻力矩数学模型,获得不同转速和温度环境下电机需要克服的搅油阻力矩和相应输出电流,进一步指导完成电机重新选型和系统设计工作。
    15  一种单片集成有源开关滤波器组设计
    谢书珊
    2017(11):77-79.
    [摘要](1261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集成化发展趋势是射频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其中,有源开关与无源滤波器组的组合是射频集成宽带系统的常用电路单元之一。由于二者采用了不同的制造工艺,其加工工艺与材料组成均不同。因此,将二者高密度集成时须借助于其他介质。文中根据集成无源器件技术和高密度封装技术的发展进度,完成了一种S波段的有源开关带通滤波器组的研制,产品尺寸为7.0 mm×5.5 mm×1.14 mm,且内集成隔直电容和电源去耦电容,在实现了小型化、轻量化的同时,其工程应用将十分便利。
    16  一种高性能全双工S波段收发组件
    董哲仑 韩国栋 陈建民
    2017(11):80-84.
    [摘要](1223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设计了一款具有全双工模式的S频段收发组件。该组件具有高隔离度、低噪声系数、连续波功率输出的特点。根据系统要求,结合收发组件的射频信道原理,对收发支路进行设计,并根据要求对各器件进行针对性的选择。通过对加工组件样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发射通道输出功率大于1 W,接收通道增益大于50 dB,噪声系数小于2.1 dB,收发隔离度大于90 dB,模块尺寸小于50 mm×40 mm×12 mm。该S 波段收发组件在卫星通信、导航等领域的实际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7  基于MIMO雷达信号模型的天线方向图研究
    王 宁 陈 翼 于俊朋 李元吉 祝 欢
    2017(11):85-89.
    [摘要](1217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的信号模型,对比了多种不同类型雷达的天线方向图。首先,建立了MIMO雷达的发射-接收信号模型,推导了波束形成方法,获得了模型的天线方向图;然后,分析并对比了MIMO雷达、相控阵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方向图;最后,结合仿真试验,总结了不同类型雷达的天线方向图的特点。
    18  基于速率差检测的防空雷达虚假航迹判别方法
    黄思源 刘东升
    2017(11):90-96.
    [摘要](1238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判别数字射频存储干扰机对防空雷达产生的虚假航迹,提出了将虚假航迹判别归结为速率差检测的方法并推导建立表达式。该方法结合真实目标与干扰机在防空雷达平面位置显示器上产生航迹的原理,从目标点迹间的速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采用MATLAB编写了仿真和判别程序,并根据程序运行结果给出了判别门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为判别航迹欺骗干扰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19  双点源干扰在单舰反导防御中的战术运用
    杜建东 柯 凯
    2017(11):97-100.
    [摘要](1253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阐述了双点源干扰的干扰机理,结合新型相控阵体制干扰设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非相干双点源干扰的两种构设方法和战术运用。对“单机构设”方法、可行性和使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公式推导和理论计算,使得在未来舰艇反导防御中,运用相控阵干扰设备进行双点源干扰这一有效干扰手段成为可能。


    年第卷第11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